在寧波時尚節主會場大門兩側,陳列著《時尚二十四節氣》靜態秀。從立春到夏至,從芒種到秋分,從霜降到大寒,每個節氣對應一件時裝,用服飾表達寧波二十四節氣,這樣的創意新穎獨特。
(資料圖)
《時尚二十四節氣》靜態秀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門口展出。通訊員供圖
用服飾表達寧波二十四節氣之美
仔細觀察《時尚二十四節氣》的服飾細節,更能體會創作團隊的用心。
春夏秋冬,顏色由綠轉青、變海藍,再轉為秋日的黃,冬季多用黑白兩色,面料也隨季節推移而變化。
在技法上,為了體現春季萬物萌動,創作團隊采用植絨工藝使服飾呈現毛茸茸的肌理感,猶如小草萌芽、萬物生長。海浪波濤式的裙擺、袖子,貫穿整個系列,體現了寧波這座海濱城市的特色。
此外,創作團隊還特別定制了含有天一閣、鼓樓、寧波舟山港等寧波文化符號的面料,用服飾語言表達寧波的二十四節氣之美。
據了解,該創作由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師生歷時兩個月完成。
“創作過程中,我們吸收了傳統服飾的特點,包括立領、對襟、腰封、傳統紋飾的使用,讓整個系列呈現出中式審美意趣,它的創意和技法又是現代的,可以說是中西合璧,這對于師生來說是一次練兵。”浙紡服職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馬艷英老師介紹,四五十人的創作團隊,由老師帶著大二、大三的學生分組指導完成。
“從畫圖、制版到打樣,每個設計反復斟酌修改,兩個月下來,學生的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馬艷英說,這樣一場高規格的時尚盛宴,是潮流舞臺,對該校師生來說,更是實訓課堂。
校企合作為產業發展輸送人才
在本屆時尚節上,該校除了在國際會展中心門口的驚艷亮相外,還展示了服務產業發展、推動產教融合的成果。在6號館“時尚數字”展區,該校采用金字塔造型的“紡服時刻”,寓意服裝的智能化和數字化的產業發展趨勢。
近年來,寧波服裝產業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該校與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星智造”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基地,共建產品研發、工藝開發、技術推廣、工匠大師培育的平臺。該校還與浙江凌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3D服裝設計應用與推廣中心,為轉型升級后的服裝企業培養數字孿生與設計創新的跨界人才。目前,這兩個項目都已經實現了人才輸出,備受企業歡迎。
“一個是3D數字設計技術,一個是智能化數字化的制造技術,我們選取了在數字領域最具有代表性的校企合作共建項目成果進行展示,代表了我們學校在紡織服裝領域的前瞻性和引領性。”該校時裝學院副院長王薇薇說。
據了解,在接下來的“濱海印跡”寧波非遺文創周上,該校將策劃推出非遺工坊、非遺講堂等系列活動;在大學生時裝周上,該校中英時尚設計學院將攜手寧波微小娘影視文化公司聯合發布“甬尚風華”主題動態秀。(記者王冬曉 通訊員王國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