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西城區牛街街道菜園北里社區,居民打理“共享菜園”。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3月30日,位于北京市西城區牛街街道菜園北里社區南線閣41號院內的“共享菜園”正式播種。居民們與轄區單位黨員、街道干部、社工一起,給剛開辟的菜園松土、澆水、育春日新苗。原本讓社區和居民都頭疼的“荒地”經過改造,“變身”鄰里播種春日希望的“連心菜園”。
(資料圖)
共建樓院新空間 修整升級閑置花園
菜園北里社區南線閣41號院建設于上世紀90年代,屬于老舊回遷樓。此前,院中的涼亭被雜物占據,花池也疏于打理。
菜園北里社區依托“樓院+”黨建項目,緊貼居民多元化需求,不斷完善社區服務供給。2022年在街道、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翻新了涼亭,并發動居民對閑置花園進行了環境修整升級。
“沒改造前,這里是一片廢棄的花池,光禿斑駁,藏污納垢,看著心堵。”一位居民展示了“共享菜園”改造前的照片。
此前,菜園北里社區曾利用周末衛生大掃除,對花池進行了集中清理,但沒過多久就又臟了。“環境不美,大伙兒也不珍惜。”菜園北里社區黨委書記徐碩感慨。
此次修整升級前,社區征集居民意見,不少居民提議打造“共享菜園”。
開展3輪調研 召開居民議事會
在前期籌備階段,街道和社區黨委聯合社區黨員、樓門長、志愿者、物業等群體,通過電話訪談、上門走訪、座談會等形式,在小區開展了3輪調研,收集80余條意見,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并主動邀請居民召開居民議事會,共商改造建設、功能布局、景觀提升、運行維護等事項。
設計方希望這個空間好看漂亮,物業考慮施工等問題,居民則更在意使用起來是否便利。而對于菜園北里社區來說,打造“共享菜園”考量最多的是因地制宜。“樓院+”黨建項目工程正式啟動后,工作人員根據菜園北里社區實際情況,結合居民議事協商成果,以“共享菜園”打造為平臺,推出社區改造主題——四季看菜北。“春日育新苗,夏賞花滿園,秋豐收碩果,冬享暖鄰里。簡單來說,就是春播、夏長、秋收、冬藏,將四季規律融入鄰里情誼。大伙兒已經商量好了,第一波菜送給院里上了年紀的老人,讓他們帶頭嘗嘗‘家園幸福滋味’。”徐碩說。
別看菜園剛播種,自從這塊地確定種菜后,居民就主動認養、主動維護,還有居民把自家花盆搬了出來,要給菜地做點綴。如今的41號院,居民可以坐下來曬太陽、聊聊天。上午九點是這里最熱鬧的時候,居民或是剛結束晨練,或是買菜回來,都喜歡坐在嶄新的涼亭里休息片刻。
牛街街道各社區將開展不同改造項目
2023年,菜園北里社區計劃借助“樓院+”黨建項目的契機開展社區探索、社區議事、社區共建活動,并通過與北京農學院、西城區檔案館、北方工業公司等單位結對聯手,以及黨群結對等形式,加強轄區不同范疇的主體聯動,依托基層治理隊伍,繼續鞏固多方參與的建設共管機制,爭取多元主體參與社區公共空間運營,持續深化“共建共治共享”多彩菜北。
在今年牛街街道“樓院+”黨建項目改造中,春風社區將結合地區多民族文化特點,打造和諧樓院。鋼院社區結合“老鐵志愿服務隊”,將“鋼鐵”志愿服務精神融入到小區改造當中。牛街東里社區將從居民關注的糧食安全出發,營造“禾下乘涼夢”的社區美景。
“社區建設離不開居民參與,百姓故事才是這個地區最真實的發展印記。牛街街道‘樓院+’黨建項目今年將不斷鼓勵、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社區共建中來,推動建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區治理共同體,實現地區發展與民生建設的同頻共振,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托起居民‘幸福夢’。”街道工委書記李麗京表示。
新京報記者 戴軒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