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上電子標簽的智能井蓋。(楊緒忠陳颯攝)
上月底,有網友在中國寧波網民生e點通留言反映:在海曙區嘉樂企業工業園附近,同德路與鄞縣大道交叉口,有個窨井沒蓋子,中午路過時,他不慎掉進去了,還好人沒受傷,該網友還曬出了現場圖片。接到反映的海曙石碶街道相關部門迅速行動,將缺失的井蓋及時更換補缺。
今年前兩個月,全市共排查發現井蓋類問題7441件;去年,市民通過政務熱線、甬城智慧城管微博、微信端“我來管事”等渠道,上報各類井蓋問題312件,幾乎日均上報1件。
(相關資料圖)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經多輪普查更新,寧波智慧城管城市部件數據庫收納窨井信息80多萬條,主要包含窨井地理位置、管理權屬和材質等信息。去年,全市智慧城管信息采集員采集上報井蓋類問題3.93萬余件,其中,缺失、移位、開裂等安全隱患問題1.25萬余件,約占上報總量的31.82%,屬于井蓋“高發病癥”;井蓋破損1.13萬余件,井座邊緣道路破損0.97萬余件。
智慧城管工作人員巡查井蓋問題。 (楊緒忠黃橙攝)
市智慧城管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井蓋治理方面,我市需要破解的難題不少:
部分窨井養護單位技術落后,作業標準不達標。窨井設施往往依附于道路,使用強度較大,經常出現井座邊緣路面破損、井座下沉,以及井蓋彈跳、破損等問題。相關產權單位在問題處置時存在作業工具不完善、人員技術不專業等情況,導致問題處置不達標,問題難根治、易反復。
設施建設和日常養管前瞻性考慮不足。井蓋產權單位對于窨井的使用功能比較重視,卻忽視了井蓋設施是城市道路街景的一部分,是城市品質的重要體現。在設施建設和日常養護中,缺乏整體統籌,多點重復設井、維修養護材質與周邊環境不協調等問題較為普遍。
一些設施標識標志不齊全。多頭管理、多家共用等窨井管理現狀,是導致窨井失管的主要原因。在窨井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因年代久遠導致井蓋標識缺失,或井壁未設置銘牌,一旦遇到管道遷改、地塊建設等,留存的窨井易轉化為“無主”窨井。
市政工人正在鄞縣大道與下應南路路口查看井蓋破損情況。(楊緒忠攝)
前幾天,海曙區靈橋路與解放南路口人行道圍擋外側發現一井蓋破損,根據事發位置,智慧城管研判為軌道施工區域,第一時間向軌道交通下達處置指令。軌道交通核實后反饋:問題窨井井蓋損壞無法開啟,難以辨認產權歸屬,且該施工路段軌道已完成移交。鑒于窨井歸屬一時難以確認,智慧城管第一時間聯系水利部門(雨污水井)、電信公司(通信井)等協同開展現場確權工作。待井蓋打開后,發現這是一處綜合通信井,井內線纜分屬多家企業。市電信公司現場主動認領并立即開展處置工作,更換井蓋,添加綜合井標識。
就這樣,一個在城市建設中產生的“無主”窨井,通過協同聯動機制,在平臺閉環中落實了日常管理。
市智慧城管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面對井蓋治理的難題,我市積極行動,初步形成了具有寧波特色的一些破解之道:
建立通信管線“分片包干”制度。通信類(弱電井)管線窨井存在較多共用設施的情況,經常產生管理爭議。為此,智慧城管牽頭組織各管線單位多次協調研討,并聯合市通管局擬定了通信管線“分片包干”制度。主要做法是:將城區劃成四個片區,分別由移動、聯通、電信、華數四家主要管線單位牽頭負責窨井、線纜等問題的應急響應及產權不明通信設施的兜底處理工作。海曙區通過建立疑難案件“3+1”確權工作法,召集各協同網絡單位和行業主管部門,運用“線上確權、會議確權、現場確權+代整治”方式,明確問題井蓋案件的處置責任主體,建立全鏈條閉環責任體系,有效提高了處置效率。
建立智慧城管專家智庫。窨井等一些小型公共設施的管理難,難在找不到責任主體。為此,市智慧城管中心發布了《寧波市智慧城管協同處置專家智庫組建實施辦法》,面向智慧城管各協同單位招募從業多年、專業精通、具有相應行業資質的工作人員建立智慧城管專家智庫,遇到無主、疑難、有部門爭議的問題,邀請智庫專家采取會議研討、現場勘查研判等形式,給“失散的孩子”找到“家長”。目前,市級專家組成員已擴容至70余人,涉及的職能部門(行業單位)有30余家。組織智慧城管智庫專家270余人次,完成現場確權49場次;現場落實疑難案件處置391件,累計處置疑難案件近2000件。
建立行業聯動工作機制。一是保持與各設施主管部門(單位)的工作對接,增進意見交流,不斷優化協同機制,提升協同效率。二是實行屬地聯絡人制度,由各區智慧城管中心牽頭,以微信群、釘釘等形式,與相關設施管養單位(企業)組建分區聯動小分隊,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聯絡互動,開展應急處置。值得一提的是,慈溪市積極研發窨井蓋管理“一件事”應用場景,從“一件事”視角設計出“輕微移位”“非專業人員無法處置的窨井蓋問題”“由窨井蓋問題引發的緊急突發事件”三大應用場景,厘清條塊權責關系,優化業務流程,推動跨領域跨部門跨層級的系統集成、高效協同;依托制度設計、權力清單、數據融合、指揮調度、考核評價等方式,建立健全窨井蓋管理長效機制,爭取實現窨井蓋治理“一件事”多部門聯動監管、整體智治。
開展專項整治。梅雨季節,易出現窨井基座水泡后松動、井內冒水頂開井蓋等問題;夏季,市民夜間活動增多,窨井問題帶來的風險相對增加。為此,智慧城管基于歷年的數據研判,在這些時段組織力量開展窨井問題專項普查,集中排查、集中督促整改,確保市民的腳下安全。
任崢制圖
“未來,我們將提高平臺案件處置效率,與各級協同單位開展深入對接,不斷優化平臺立案、結案標準,不斷提升案件派遣的準確性,明確處置標準,簡化處置流程。落實大城管體系建設,強化應急聯動制度和日常聯絡人機制在任意場景下推進落實,實現應急聯動扁平化、協同處置短平快。”市智慧城管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于窨井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將努力探索符合工作實際的解決方案。
井蓋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城市生命線管理密切相關。井蓋的安全、穩定和正常運轉,關系到城市交通、供水、排水、通信、能源等方面的正常運轉。
“治理‘小井蓋’就是守護大民生。接下來,我們將依托城鄉一體化服務監管執法平臺,繼續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問題的排查力度,強化井蓋安全隱患‘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解決’。”市智慧城管中心相關負責人建議,產權單位應進一步加強擔當意識,主動承擔井蓋治理中的疑難問題,為城市發展建設盡一分力。
“井蓋治理,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需要進行人性化的規劃建造設計,開發自適應井蓋系統,解決適老和兒童友好問題。”市城建設計研究院市政設計院副總工程師陶俊認為,要從規劃層面積極推動微型管廊建設,整合地下資源,盡可能減少井蓋數量。同時,優化市政工程設計,將井蓋設置至輕荷載區域、人非區域或路側綠地邊緣,減少車輛對井蓋的破壞。
促進井蓋升級換代,也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據市水利局介紹,去年,鄞州區將轄區內原有雨污水井蓋拆除,更換為新型防沉降球墨鑄鐵井蓋,累計更換雨污水井蓋1807個。這種井蓋主要具有以下優點:可有效防止井蓋下沉,來往車輛通行平穩,從井蓋上駛過幾乎沒有明顯聲音,大大降低了噪聲影響;外形更加美觀,防盜、防滑等性能也得到了提高。井蓋的升級改造,大幅提高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和服務水平,同時也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適、安全的出行環境。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智能井蓋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城市井蓋的管理當中。智能井蓋是一種集傳感、監測、報警和管理于一體的智能化設備,實現了對井蓋狀態的智能監測和管理,管理人員可以遠程實時了解井蓋的狀態,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在這方面,寧波仍需要花大力氣全面推廣。”市智慧城管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楊緒忠 通訊員葛逸澤陳凱陳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