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橙音樂節現場。寧波文化廣場供圖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寧波的“文藝中青年”們有點忙。咖啡愛好者聚集在集盒廣場的咖啡節,音樂愛好者在文化廣場的香橙音樂節,時尚達人則選擇相聚在北侖的港口文化節……雖然周五周六的天氣并不給力,但絲毫不影響大家的熱情。
(資料圖片)
節日不僅僅在城區。上周末,單寧海縣一地就有橋頭胡櫻花節、胡陳桃花節、桑洲油菜花節、長街蟶子節……據不完全統計,橋頭胡街道的櫻花節自開幕以來,4天就接待游客4萬余名。節慶經濟對地方發展的動力和引擎作用有目共睹,音樂節、潮流節,還有各種藝術節、生活節、美食節、啤酒節、露營節……當傳統節慶已不能滿足刺激經濟的需求,“造節”便應運而生。區別于傳統的節日,越來越多的“新節日”活躍在都市中的各個商圈、時尚街區,占據年輕人的周末,以不同的精彩滿足不同受眾的情緒和價值需求。寧波的“新節日”有多火?市民是否愿為此買單?記者進行了調查。
一個周末三個節
年輕人忙著到處打卡
53個獨立咖啡品牌、34家個性藝術零售、14家街頭風味美食、26家合作品牌……3月24日到26日在集盒廣場的寧波咖啡生活節,早在一周前海報就刷屏了朋友圈。網友“大花”早早就做了攻略,預設了想要去打卡的幾家咖啡,但到現場,還是被眼前的人山人海嚇到了。“周五下午就想趁著工作日來打個卡,結果開著車繞了半小時也沒在附近找到停車的地方。后來在朋友圈看到,打卡的人群根本沒有被雨天嚇退,我想打卡的幾家都要排隊半小時以上。周日看到天晴,我坐地鐵來的,發現咖啡攤位排隊更長了。”
周末在大雨中堅持的,不僅是咖啡的愛好者,還有專程從各地趕來看音樂節的年輕人。3月25日-26日,寧波香橙音樂節在文化廣場火爆開唱,每天長達6小時的精彩演出,讓全國各地趕來的樂迷們大呼過癮。“我們1.3萬張票全部售罄。為從全國各地趕來的樂迷們獻上全天候、高品質的音樂文化狂歡盛宴。”寧波文化廣場商管公司負責人介紹。
3月25日-26日,在北侖區的中國港口博物館,也有一場“港口生活節”開展,上萬名市民游客走進這里,以另一種方式解鎖了博物館的全新生活。整個生活節以“尋海·造夢·博物館”為主題,分為港口漫行、萬物春生、海上劇場、博物解謎、藝術充能等五大板塊,涵蓋了先鋒戲、音樂、劇本殺、市集、展覽、夜宿、親子、潮玩等26項不同類型的文化藝術互動體驗。
港口生活節現場。中國港口博物館供圖
“新節日”越多越紅火
商家開心市民買賬
上個周末,網友“橙子”連趕了三場活動,雖然有些匆忙,但在寧波可以同時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圍,她覺得很值。“周五去了咖啡節打卡;周六去香橙音樂節;周日天氣好,帶著孩子去了北侖港口文化節;晚上把孩子送回家,又趕去香橙音樂節聽焦邁奇!”說起上周末的安排,“橙子”一臉興奮,她說,之前很羨慕重慶、武漢那邊的文化氛圍,還專門周末跑去上海參加活動,沒想到現在家門口也能打卡各種“節”,很滿足,希望以后還有更多更豐富的活動。
陳小姐是位資深咖啡愛好者,上周六她打卡了寧波咖啡生活節。當天雖然陰雨綿綿,但她仍然選擇排隊。花一小時打卡北京四分之一咖啡,又花45分鐘排隊麻雀咖啡,她覺得很難得可以在一個地方喝到全國各地的咖啡。“在排隊的很多都是咖啡的資深愛好者,我和排在后面的妹子聊了幾句,發現都去過很多城市打卡咖啡,越聊越投機還加了微信,能夠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排隊也覺得不虧了!”
除了外地咖啡品牌,本地咖啡也有自己的擁躉。本地咖啡品牌Aged青年主理人李曉榮今年是第三次參加咖啡節。“每次來都能結識一群同行業的新朋友、收獲一批鐵桿粉絲,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磨煉技能、拓寬人脈和創新升級的好機會。”此次咖啡節他帶領團隊將“絲綢之路”“黑森林”等特色咖啡產品搬到了更大“舞臺”,受到歡迎。
“造節”效果明顯
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和影響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節日”風起云涌,就拿其中最火爆的音樂節來說,作為一種城市“造節”新業態,已從最初的小眾文藝活動,成為越來越多都市人的生活方式。自2014年開始,寧波文化廣場就以多元的音樂交流為主題,舉辦了一場場全城矚目的戶外音樂節,從“夏至音樂日”到原創音樂品牌活動“寧波香橙音樂節”“寧波香橙新星計劃”“橙浪音樂季”等,為甬城源源不斷地注入音樂活力。其中,寧波香橙音樂節自2017年起至今已連續舉辦5屆,是寧波本土最具影響力的音樂盛事之一。
寧波咖啡生活節,今年也已是舉辦的第三年。集盒廣場企劃部負責人、寧波咖啡生活節負責人汪盈告訴記者,去年的咖啡節,周末兩天就吸引了5萬名市民游客走進這里,帶動了周邊商家營業額的提升,最高提升了100%-200%。
“港口生活節”市集負責人則表示,此次市集招募非常火爆,報名攤位數量大大超過預期。“大家看到港口博物館的照片就很感興趣,在山海之間,博物館周邊的文旅資源,對攤主也是很大的吸引,為了讓外地攤主玩得開心,活動前我們還特別準備了北侖當地的吃喝玩樂攻略。”
說起為什么要辦生活節,中國港口博物館館長馮毅告訴記者,開館9年來,博物館重點圍繞精品展覽、社會教育、研究保護等方面開展活動,努力給市民提供優質的文化滋養,但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給走進博物館的游客觀眾提供更多的選擇。“我們覺得生活節是一個吸引游客很不錯的方式,它讓博物館變得更加溫暖、有趣,用更為跨界、多元的方式,去鏈接當下的美好生活。”
“新節日”滿足青年社交需求
與城市發展關聯性更高
“新節日往往出現、流行于年輕人中,這與他們創造力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是分不開的。新節日的出現滿足了年輕人社會交往的需求。”甬上社區研究專家、寧波財經學院地方合作與繼續管理中心主任、寧波市研學旅行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葛云鋒認為,層出不窮的節日并不是無中生有,而是人類社會交往秉性的現實映照,眾多節日就像是一個個特殊的社交場景,把社會網絡中的人、事、物都連接了起來。“我們會因為建立了一個相互的新連接而開心快樂,快樂就能夠在相互交往中傳遞,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就是現在所謂的場景生活化,也是年輕人愿意為各種節日來買單的根本原因。”葛云鋒表示,新節日以滿足人們的一些需求為基礎,加以商業的推動,有意義、有價值的,自然會受到喜愛,成為本地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要素。“目前來看,現在的城市‘造節’更具平臺性和開放性,與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相關性越來越高,也更加符合市場規律。”
寧波晚報記者張海玉 王悅寧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