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近日出臺,圍繞“保重點、保優勢產能、保種豬”目標,以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為核心調控指標,以數字畜牧應用系統為支撐,堅持預警為主、調控兜底、及時介入、精準施策的原則,進一步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分級建立生豬產能調控基地,通過產能調控與市場調節、源頭預警與終端預警相結合,建立一套預警科學、響應及時、上下聯動、分工明確的生豬產能調控機制,有效平抑“豬周期”波動對我市生豬產業帶來的影響,不斷提升豬肉供給安全保障能力。
根據省農業農村廳下達指標,我市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為7萬頭,最低保有量為6.3萬頭。按照生豬產能調控要求,將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動劃分為綠色、黃色和紅色3個區域,采取相應的調控措施。綠色區域表示產能正常波動,以市場調節為主,不需要啟動調控措施;黃色區域表示產能大幅波動,啟動相應調控措施,與市場調節共同作用,促使能繁母豬存欄量回歸到正常區間;紅色區域表示產能過度波動,能繁母豬存欄量低于正常存欄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欄量的110%,強化相關調控措施,促使能繁母豬存欄量回歸到正常存欄水平。
調控生豬規模養殖產能。依托“浙農牧”應用系統和全國生豬規模養殖場監測系統,對各地規模豬場進行動態監測,重點監測其生產經營變化情況。建立國家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鼓勵各區縣(市)對轄區內生產規模較大且數字化、機械化水平較好的規模豬場,分級建立生豬產能調控基地。
方案指出,要加大財政支持,實施好現有生豬新增產能獎補政策,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優勢產能;加強生豬生產信貸支持;優化生豬養殖、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確保我市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要將生豬產能調控工作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范圍。強化產業基礎,加強生豬外來品種本地化選育和地方品種配套系培育,加快育繁推一體化,完善養殖體系。按標準化、綠色化、規模化、循環化、數字化、基地化“六化”要求提升養殖水平,著力推進生豬全產業鏈建設,持續防控非洲豬瘟等重大疫病,形成一批出欄萬頭以上規模優勢產能和保供主力。(記者 孫吉晶 通訊員 鮑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