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8月份佩洛西竄訪臺灣的時候,美國智庫發布了一個長達三萬字的分析,對可能出現的場景進行了詳細的推演,其中就有臺海爆發戰爭之后的四種可能,今天我就對這份報告進行簡要的解讀,希望對大家了解臺海的局勢有一定的幫助。
(資料圖片)
在分析局勢之前,美國智庫首先闡明了中美的態度。
先看美方的態度:
他們認為,在冷戰期間以及冷戰結束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美國對中國有巨大的海空優勢,中國無法完成國家的統一,其標志性事件就是1996年的臺海危機,雖然中國已經集結大軍,但迫于兩國的軍力差距,最終只能放棄。
由于有這樣的歷史經驗,所以美國國內一部分精英對中美國力的認知存在嚴重的慣性,這部分人無法理解白宮對華妥協的動機,他們將白宮的讓步決策視為“通敵”。
但另一部分精英看到了近十幾年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成功,他們坦然的承認美國如今無法對中國形成巨大的優勢,但他們依然相信美國肯定是占上風的那一邊,所以他們在對華態度上,更加傾向于“戰略模糊性”,也就是不明確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讓中國去猜測美國可能引發的行動,從而用“最壞可能”來威懾住中國的軍事冒險,也就是他們想通過傳遞出“你打臺灣,我就打你”這個信息,來遏制住中國的統一進程。
再來看中國的態度:
美國智庫認為,近些年中國國內的智囊們自信心明顯提升,從2017年開始,中國的戰略家們提出了更宏偉的愿景——不僅要在西太平洋地區有影響力,還要輻射到其他地區。
更重要的是,臺海的統一之戰,已經被中國國內普遍視為大國復興的重要拼圖,是必然要完成的歷史進程。
了解了中美的基本態度,再來看美國智庫推測的四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中美爆發了以潛艇為核心的局部海戰。
如果中國想要完成統一進程,甚至都不需要直接動用武力,中國只需要出動潛艇,用魚雷和反艦導彈瞄準過路的船只,就能讓臺海貿易量大減,陷入到嚴重的危機。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和日本可能會發動反潛行動,雙方會投入有限的軍力進行試探性對抗。
在這場戰爭模擬中,美國智庫得出了兩個結論:
結局一:解放軍的通訊聯絡系統失效(難度大),美國和盟軍在付出了12艘水面戰艦的代價之后,擊毀了中國60艘潛艇。
結局二:解放軍的通訊聯絡系統正常運行(大概率),美國和盟軍100艘戰艦全滅,中國付出了29艘潛艇的代價。
結論:如果中美都只是想圍繞臺海進行可控的戰爭,由于近海作戰,中國的贏面明顯更大。
第二種可能:潛艇戰后,戰爭規模擴大,雙方的導彈部隊加入作戰。
在這場推演中,解放軍的陸基導彈會直接攻擊美國在沖繩、關島的軍事基地,還會直接打擊美國及盟軍的船只,而美國也會攻擊中國東南沿海的機場和軍事設施。
在這場戰爭模擬中,美國智庫也得出了兩個結論:
結局一:解放軍對美國和盟友的機場和軍艦發動了大規模空襲,美國擔心局勢失控,沒有繼續增加軍力,最終中國在付出了400架戰機的代價后,摧毀了美國及其盟友40-80艘戰艦,全滅了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基地。
結局二:美國全面攻擊了中國的機場和基地,中國東南沿海大部分基地被摧毀,美國及其盟友要分別多付出幾十架戰機的損失。(概率很低)
結論:如果與解放軍在東南沿海進行作戰,美國已失去了軍事優勢,只有微乎其微的可能獲得勝利。
第三種可能,中國封鎖臺海,美國沒有介入。
毫無疑問,失去了美軍支持的臺灣,將毫無抵抗之力,結局不言而喻,美國智庫不想過多的傳遞出這種信息,所以這個沒有進行任何模擬。
第四種可能,中美爆發全面戰爭,
一樣沒有進行詳細模擬,因為這種事一旦發生,美國付出的代價將遠遠超過收益,中美雙方都會最大可能的避免這種事情發生,而且由于信息的保密,美國智庫認為這種模擬不適合對外公開。
最終美國智庫得出結論:
看待臺海問題,美國應該有更多創造性的思考,盡可能的避免和中國發生直接軍事沖突,比如通過多國抵制、禁運的方式來威懾住中國的舉動,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貿易國,一旦陷入到和俄羅斯一樣的境地,也是一場很大的考驗,不過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的逐漸破局,美國及其盟友封鎖制裁的效力正在不斷降低,時間還是站在中國這邊。
這份報告的結論還是相對比較客觀,基本符合中國對自己整體國力的認知,這一點從各類文件中也能看出端倪。
2001年十五規劃,中國的目標是:“應付復雜情況”、“高技術防衛作戰”,應付這個詞都用出來了,通俗點說就是當時只能局部被動抵御,還不一定能成功。
2006年十一五規劃,中國的目標是:“整體防衛”,這說明當時我們已經有了整體自保的能力,在自己的主場打仗不太可能會敗,但也打不出去。
2011年十二五規劃,中國的目標是: “打贏局部戰爭”,這說明當時自保已經沒有問題,能夠把美國打出去,但近海局部作戰依然很有壓力。
2016年十三五規劃,中國的目標是:“打贏信息化戰爭”,這說明當時近海局部作戰已經沒有問題,在東海、南海范圍之內,我們有信心打贏局部戰爭,所以2016年南海事件我們才敢直接亮劍。
2021年十四五規劃,中國的目標是:“加速研發前沿顛覆性技術”“加速武器升級換代”,這說明我們軍事技術補課的時代基本結束了,要力爭在科技水平上走在國際最前沿。
到了十四五階段,基本意味著中國近海防御無敵,第一島鏈對美構成優勢,只要不出現重大軍事冒險,比如在太平洋中間和美軍決戰,那么我們基本可以立于不敗之地,這也和美國智庫的模擬推演結局大體吻合。
中美雙方都有這樣的基本共識,我也不清楚蛋花湯都要按時價計算的一些人,信心來自于哪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