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重要歷史時刻,我們都要回顧歷史、總結經驗,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歷史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五年,彈指一揮間。這是用速度跑出風采、用實干創造輝煌、用奮斗書寫華章的五年。
成功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懷柔摘下含金量最高“國字號”生態金牌。
“國之重器”進入科研狀態并陸續產出重大科技成果,懷柔科學城全面進入建設與運行并重的新階段。
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成功舉辦,懷柔伴隨中國特色大國主場外交吸引世界目光。
北京電影學院懷柔校區正式啟用,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范區更添活力無限。
……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百年科學城,奮斗每一天!以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構建科技創新生態為核心,以打造新型城市形態為支撐,以培育高精尖產業業態為根本,以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為保障,不斷開創科學城統領“1+3”融合發展和“五態”建設新局面。
百舸爭流千帆競,乘風破浪正遠航。奮力推動懷柔在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展翅騰飛——新征程正啟航,不負韶華不負夢想!
保護良好生態
生態環境狀況指數保持全市第一
今年3月,5只“懷柔籍”小黑天鵝破殼而出的視頻,刷爆了懷柔市民的朋友圈。在懷河的蘆葦岸邊,2只成年黑天鵝40多天陸續孵出了5只小寶寶。而去年冬天,一共有60多只黑天鵝在懷柔過冬。
恢復岸坡植被、拆除攔河節流壩……懷沙懷九河地表水質量始終達標Ⅱ類水體標準,為河道水生生物營造了良好的生境條件。據統計,2020年實地調查記錄到14種野生魚類,保護區共分布有4種北京市Ⅱ級保護魚類,分別是寬鰭鱲、馬口魚、黑鰭鳈和中華多刺魚。特別是記錄到了中華多刺魚,表明該區域水質清潔、生物恢復、生態向好,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水更清了,天更藍了。懷柔的藍天是一微克一微克摳出來的。
首創揚塵綜合指數排名機制,在排名后6位屬地召開現場會,區政府主要領導和主管領導現場督查督辦。啟動揚塵污染夜間專項檢查,建立生態環境局領導班子帶隊夜查制度……
PM2.5年均濃度從6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9微克/立方米,懷柔區空氣質量率先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五年來,懷柔綠色“版圖”不斷擴大。林木綠化率、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85.02%和77.38%,均排名全市第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懷柔區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互利互惠、互促共進。
人不負青山,青山不負人。
堅持綠色發展,牢牢把握生態立區根本方向,懷柔交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綠色“成績單”——連續五年獲評“首都環境建設示范區”;成功創建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精心呵護山水顏值,美麗懷柔步履堅實。
構建科技創新生態
懷柔科學城全面進入建設與運行并重新階段
長城腳下,雁棲湖畔,正在冉冉升起一顆閃耀世界的“科技創新之星”。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施工現場,從高處俯瞰,“放大鏡”的外形輪廓已經清晰可見,聯想到這是中國首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不禁讓人心潮澎湃。
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一批科研工作者正在“夢想中的實驗室”大展拳腳,誕生一項項科研成果。
一邊加緊建設,一邊“搶跑”運行,這是懷柔科學城逐步邁入新階段的一個生動縮影。
懷柔科學城是北京市唯一一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集中承載地,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之一,戰略定位是建成與國家戰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
時間不等人。只有鍥而不舍不斷奔跑,才能早日抵達夢想的彼岸。
“十三五”時期29個科技設施平臺,9個土建完工,其中7個進入科研狀態。預計明年進入科研狀態的科技設施平臺總數將達到13個以上。“十四五”時期布局的科技基礎設施正在加快落地。定位清晰、高度密集、先進高端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已經形成。
落戶在懷柔科學城的“國之重器”,如同力量強勁的“科學磁石”。世界頂尖數學家、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領銜的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落戶,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入駐,國家科學中心國際合作聯盟落戶……新型研發機構、高校院所、創新型企業、創業加速器,按下了一個個“加速鍵”。
目前,在懷工作生活科研人員超過3000人。多元主體、協同開放的科技創新生態初步形成。
打造新型城市形態
“科學+城”融合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A地塊規劃打造以人為本、功能多元、開放共享、充滿活力的公共空間典范;B地塊定位成為創新科技產業的活力中心;C地塊定位打造24小時城市生活街坊……
作為懷柔科學城首個綜合性、國際化公共服務配套項目,城市客廳項目位于科學城起步區,這里集中布局了3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4個科技研發平臺以及研究型學院、研發孵化、科技服務、國際交往、文化交流、綜合配套等功能。
“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正在匠心精雕。
緊鄰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域,利用原工業廠房改造的凱利特青年公寓,以綠色生態改造為出發點,從活力共享、健康舒適、綠色低碳、智慧運營四個維度改造更新,打造“工業風、學院派”的人居環境。
作為懷柔科學城“雁棲濱水活力帶”核心景觀,雁棲河城市生態廊道將讓科學城擁有“綠色城市骨架”,并有效向城市各街區內部滲透,不斷完善整體生態系統。
主動服務國家頂層國際交往,建設全流程主場外交活動核心承載區,雁棲湖國際會都加快擴容提升;高標準規劃建設中國影都,打造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示范基地,一個又一個“燃點”正在展現出越來越清晰的面貌……
引進一零一中學、中關村一小三小、青苗國際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中小學科技副校長實現全覆蓋;懷柔醫院、中醫醫院完成三級醫院創建;市郊鐵路懷密線、通密線和京沈客專開通;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8萬套;精品民宿達到563家,占全市一半以上……
五年來,懷柔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77%,“七有”“五性”監測評價總指數全市第一。
懷柔,越來越成為一座宜研、宜讀、宜居、宜業的理想之城。
培育高精尖產業業態
打造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產業基地
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在“五子”聯動中找準定位。一場以科技創新孕育新動能的大文章,正在這里精彩起筆。
德勤(中國)大學正式簽約入駐懷柔并提前啟動辦學。這是德勤大學項目首次進駐中國,為北京乃至全國的專業服務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全國首家國際影視攝制服務中心掛牌,31個國際影視項目審批服務事項的咨詢、受理和告知送達工作在懷柔實現。
緊抓懷柔科學城建設重要契機,努力將科學設施建設過程轉化為儀器和傳感器裝備創新研發的過程,懷柔區加快打造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產業基地。
頭部引領——篩選研發設計和生產的頭部企業40余家;孵化加速——聚焦中試熟化、技術迭代和前沿研究三個不同階段,跟蹤聚集一批創業團隊、研發團隊和基礎研究團隊;園區集聚——構建以原福田一工廠升級改造項目為中試研發基地、科學城核心區1平方公里為生產制造基地、懷豐產業園為供應鏈基地的產業空間布局。
與此同時,懷柔區在人才引進、資金補貼、產業空間、金融服務、應用場景等多方面,為入駐團隊和企業提供全方位保障和高質量服務。目前,科學儀器和傳感器企業已達99家,形成產業發展聚集態勢。
一般制造業也在加速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轉型。完成紅星廠區改造等技改項目115個,福田奔馳國產高端重卡項目落地建設,祥瑞生物等生物醫藥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迅速成長……
會議會展業綜合收入累計46.5億元、年均增長5.5%,累計承辦各類活動3萬余場次;深交所、上交所上市服務中心落戶……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驅動經濟結構和發展動能深刻轉換,懷柔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行穩致遠。
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
區域化黨建聚焦科學城建設
全區16個鎮鄉街道全部與清華工研院、北京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海創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主體和重點企業開展共建,每個屬地至少與3家單位結對。
這是懷柔區委持續深化“區域化黨建”模式的縮影。隨著懷柔科學城進入建設與運行并重階段,懷柔區積極推動黨政資源、創新資源、市場資源、社會資源深度融合,匯聚各方力量向百年科學城建設聚焦,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以湯河口鎮為例,組建專班服務有色金屬新材料科創園企業。去年以來共為園區企業協調解決實際需求35項,協助引入中科艾科米、卓立漢光、航天宏圖等高端儀器相關企業和機構24家。
不僅如此,懷柔科學城區域化黨建服務清單今年也正式對外發布:“紅動懷柔”黨建服務清單、“惠享懷柔”政策服務清單、“暢享懷柔”生活服務清單、“融合懷柔”服務資源清單、“活力懷柔”年度實事清單,共計226項內容。進一步通過創新主體及人才“點單”,政府、市場提供服務形式,使更多服務資源向科學城匯聚。
建設百年科學城,人才是關鍵。懷柔區選派2批80名年輕干部“走出去”學習鍛煉。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懷柔區通過雁棲人才行動計劃,引進科技、教育、衛生等各領域人才1392人。
從黨內集中教育,到基層黨組織建設,再到全面從嚴治黨……從擘畫發展藍圖,到規劃實踐路徑,再到作出戰略部署……懷柔區委持續加強對全區各方面工作的領導,確保中央大政方針和市委決策部署全面落實落地,為全面建設百年科學城注入了強大思想和行動力量。
日月其邁,時盛歲新。展翅騰飛看懷柔!讓我們保持勇往直前、風雨無阻的戰略定力,朝著不斷開創科學城統領“1+3”融合發展和“五態”建設新局面聚焦發力,一定能夠續寫新時代的輝煌篇章!
未來五年 藍圖繪就
——服務首都發展能力全面提升。深度融入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四個服務”水平明顯提高,2024年基本形成懷柔科學城城市框架,雁棲湖國際會都擴容提升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影都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形成示范效應,首都功能重要承載地地位更加彰顯。
——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全面提升。國家實驗室基本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實現重大突破,國家重大科學設施集群基本形成,新型研發機構、高水平研究院所和科創企業集聚發展,創新生態體系全面構建,一批原始創新、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成果不斷涌現。
——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全面提升。現代化經濟體系初步形成,科技創新效能充分釋放,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年均增長5%左右。高精尖產業引領作用更加凸顯,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到230億元,第三產業比重達到70%。
——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全面提升。“雙碳”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普遍推廣。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斷下降,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美麗懷柔建設實現新進步。
——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全體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教育質量大幅提高,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社保、住房、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七有”“五性”保障水平保持全市前列。
——城市發展水平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城市更新深入實施,綜合服務功能更加完備,鄉村振興形成示范引領,基層治理和社會治理效能持續增強。實現全國文明城區創建目標。平安懷柔、法治懷柔建設實現新進步,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提高,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黨的建設實現全面提升。黨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加強,全區上下思想上更加統一、政治上更加團結、行動上更加一致。民主政治建設扎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發展,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政治生態風清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