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副中心文旅區國際人才社區近日迎來重大進展!
在副中心國際人才社區規劃獲批后,世界500強碧桂園以過硬實力拿下核心地塊,賦能國際人才社區更具時尚感和生活感的美好藍圖。
(規劃圖)
高品質住區服務國際優質人才
國際人才社區是指具備國際化的政府治理、生活保障、創新創業等要素,全方位滿足國際人才的多元化生活生產需求,并輻射帶動相鄰區域發展的特色區域,一般來說,社區內國際人才數量應占社區總人數的 15%以上。
首都國際人才社區聚焦“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以國際人才需求為導向,為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搭建良好的承載平臺,提供職住一體的生活配套,確保國際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國際人才聚集區、人才政策試驗區、創新創業示范區、宜居宜業典范區。(資料來源:北京日報)
(示意圖)
高水準規劃 重新詮釋舒適定義
據介紹,副中心通州國際人才社區是首都第八個國際人才社區,位于副中心三大功能區之一的文旅區,西至九棵樹西路,東至東六環路,北至萬盛南街,南至京哈高速公路,規劃總用地面積約8平方公里,建成后以市場化模式運營,這將是有別于其它七個國際人才社區的的重點特征,社區圍繞國際化、生態化、數字化三大價值坐標,打造宜居社區、鄰里交往、教育文化、創新事業、醫療健康、交通網絡、生態低碳、服務配套、管理治理九大場景,營造全生態鏈的首都國際人才社區。(資料來源:《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導則(2020.3試行版)》)
宜居社區場景著力體現尊重多元文化平等性、突出區域特色、獨立性與開放性統一、社會性與安全性相協調等原則,如在交通規劃層面借鑒國際城市以“小街區、密路網”為形態特征,強化道路對于生活的交流功能,重新激發街道的無限活力;在綠化層面,國際人才社區滿足人均綠地面積3㎡/人。(資料來源:《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導則(2020.3試行版)》)
鄰里交往場景是城市居住區居民使用頻率較高,與日常生活關系較為密切的空間。國際人才住區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交往空間,配置國際菜市場、集市、家政服務中心等商業設施,公共廁所、再生資源回收站等公共服務設施,類型豐富、便捷可達的社區服務,滿足“豐盛生活圈”內的日常所需,充分尊重不同國籍人群的需求。
教育文化場景充分衡量國際人才的生活習慣與需求, 進行教育與培訓兩大板塊優化布局,如配置 3 歲以下養育托管點,引進知名國際學校,開設從幼兒園到高中乃至大學預科的全系列國際課程;文化方面則建立社區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畫廊、社區文化中心、藝術中心等文化設施和交流休閑場所,促進信息資源流動與特色文化交融,并引導國際人才依法依規開展宗教活動。
(示意圖)
創新事業場景堅持“生產 + 生活”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導向,構建 “創新產業 + 支撐產業 + 服務產業”的完整產業體系,創新型產業主要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為主,從智力資源儲備、資本資源儲備和平臺資源儲備三大資源層級進行擴充引進,以滿足服務創新型產業發展的需求。
醫療健康場景通過總結歐美發達國家醫療健康服務體系特征,針對北京建設國際人才社區的現實需求,分別從醫護人員國際化、醫療設施國際化、醫療服務國際化等方面提出預期性指標參照,每萬常住人口擁有不少于 5 名雙語全科醫生,每千常住人口擁有不少于 6 名注冊護士。(資料來源:《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導則(2020.3試行版)》)
交通網絡場景布局密度和尺度適宜的差異化道路交通網絡、分層分級的多模式公共交通網絡、環境品質友好的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網絡,營造“零割裂”社區環境。其中可地鐵直達機場和火車站,公交交通站點零距離換乘比例應達90%,路網密度應大于等于 8 公里 / 平方公里,街道綠視率達到 25% 以上,自行車停車設施建設比例達到 100%,自行車可通行道路占城市道路比例達到100%。(資料來源:《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導則(2020.3試行版)》)
生態低碳場景主要鼓勵“光伏建筑一體化+儲能”的功能系統,探索零碳建筑,充電樁比例保證住宅不低于 18%,商業不低于 20%,辦公不低于 25%,公園綠地 500 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已建區達到 90%, 新建區 2022 年達到90%,2035 年達到 96%。(資料來源:《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導則(2020.3試行版)》)
(示意圖)
服務配套場景結合國際人才對便捷化生活的需求,引入符合國際人才飲食、消費、社交、文體休閑等生活習慣的餐飲品牌、零售品牌、文體設施及生活服務機構,強化設施功能,擴大服務范圍,為國際人才提供精準的便利生活服務。
管理治理場景主要表現為政府主導與社區自治兩種模式相互混合,在社區管理工作中,加強法治建設,注重標準先行,強化科學化管理,發揮市場化作用,鼓勵社會化參與、規范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打造“大數據 + 社區”,提供專業化服務。
(示意圖)
高規格配套 繁華生活觸手即達
高水準的規劃,自然少不了高規格的配套。“十四五”期間,副中心以600多個重大項目+8000多億元的投資,涵蓋社會生活各個層面,擘畫未來的璀璨盛景。(資料來源:北京日報)
◆蕭太后河通州段修復已完成,(約)6萬平方米“水下森林”和兩岸數十米寬的生態治河體驗區、漕運文化展示區已正式對外開放,同時還將打造冰雪經濟,打造豐盛的休閑生活。(資料來源:北京日報)
(示意圖)
◆環球影城二期用地規劃啟動,占地約165.83公頃,計劃建設包含中國元素的主題公園,引入中國文化和孫悟空等IP。
◆M101線改線張家灣,全長增至約23公里,設站15座,出行再升級。
◆環球影城北綜合交通樞紐和通馬路交通樞紐已開工建設,兩座樞紐均是集地鐵、公交、專線公交、旅游大巴、小汽車、出租車(網約車)等多種交通方式接駁換乘為一體,此外,環球影城北綜合交通樞紐將建筑面積約70420㎡五星級酒店;通馬路綜合交通樞紐將建筑面積約44550㎡四星級酒店,同時配套約21600㎡商業街區。
◆副中心地鐵上蓋一體化開發項目用地——張家灣TOD地塊以50.67億元的價格成交,未來這里將建成涵蓋酒店、辦公、商業服務功能的一體化設施,實現車站到城市人文活力空間的轉變,更好的承接環球主題公園外溢效應。
(效果圖)
不斷落位的豐盛配套讓副中心文旅區早已成為炙手可熱的置業熱土,眼光獨到的人早已盯上了國際人才社區!今年5月11日,文旅區1201街區地塊被世界500強碧桂園收入囊中,打造碧桂園·和世界項目,距離環球影城僅3.5公里,隨著各種利好不斷落位,區域面貌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絕不夸張,未來價值不可估量。
匠心碧桂園 賦能國際化副中心
該項目對標國際化生活方式,借鑒世界級開發模式,以“圍合”+“開放”的空間布局,規劃商業、醫院、公寓、住宅等多元產業,打造類海外生活場景,成為副中心承載國際人才生活服務的閃亮名片。同時,項目精粹宋氏美學,提煉宋代審美中極具代表性的“水游、山林、卷氣、韻律”四大元素,以現代手法打造一軸四園一環,再現東方人居美學,社區綠視率約25%,敬獻步移景異、四季見綠的全齡休閑園林。(資料來源:《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導則(2020.3試行版)》)
(效果圖)
在居住層面,碧桂園以科技賦能生活,打造社區歸家科技和居家放心科技兩大智能體系,為業主營造內外皆舒適的國際化生活體系。國際人才住區建筑面積約50-155㎡精妝智慧美宅,精準匹配國際人才生活需求,與副中心共鑒美好未來。
(效果圖)
副中心璀璨騰飛 碧桂園強勢賦能
城市展廳正式開放 恭迎品鑒
010-60520777
展廳地址:北京通州太陽花酒店一層
本文所有相關數據與內容來源于《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導則(2020.3試行版)》、《北京日報》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