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二通道。
中國寧波網記者 王博 通訊員 陳颯 王威斌 顧夢婕 文/攝
水利部日前公布了第六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海曙、江北、鎮海三區位列其中。至此,寧波已有9地成為“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寧波地處江南水鄉,人均水資源量卻不足全省的60%、全國的50%。面對水資源掣肘,寧波積極創建節水型社會,在此過程中,摸索出了哪些經驗?
三地節水型社會建設各有特色
農田水利設施。
海曙區統籌推進節約用水、防洪排澇、供水保障工作。2022年,該區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20年下降10.6%、18.2%。
江北區合理配置水資源,因地制宜推廣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已創建市級節水示范村(園)3個、節水型企業20家。
鎮海區緊抓工業節水脈絡,已創建節水型企業46家。截至今年上半年,該區規上企業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7%,位居全市第一。
精準施策筑牢節水屏障
農田水利設施。
位于鎮海區九龍湖鎮田楊陳村的幾處稻田,已經安裝農業灌溉節水設施。以往灌溉全靠人工,如今,種糧大戶竺懂通過手機APP遠程即可控制水泵開關。
“APP遠程控制系統操作便利,又達到了灌溉精準節水的效果。”竺懂說。
這是我市精準施策筑牢節水屏障的一個縮影。
據市水利局水務設施運行管理中心副主任朱江平介紹,近年來,我市加快推進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更新升級,全市各地泵站機埠、堰壩水閘相繼加入“重裝升級”隊伍。2021年至2023年,我市共提升改造泵站機埠、堰壩水閘1367座。
工業領域亦是如此。鎮海煉化通過煉油達標外排污水適度處理回用、廠區雨水回用等技術,將污水、雨水、廢水處理后替代新鮮水進行循環利用,每年可節水700萬噸。今年8月,鎮海煉化與市水務環境集團簽署再生水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讓再生水“變廢為寶”。
城鎮降損領域,象山縣引入第三方技術團隊,全縣管網漏損率下降21%,每年可節水1300萬噸。
節水優先理念深入人心
柏坑水庫擴容工程。
近日,北侖區柴橋街道后所村完成供水戶網改造,歷史遺留的部分區塊水壓偏低及管網跑、冒、滴、漏問題得以解決。
無獨有偶,在鄞州區首南街道日麗社區,每戶人家都安裝了節水器具,不僅可以控制水流量,還能自動關停。
除了節水設施改造,這些年,節水理念也深入人心。
來自象山縣的“節水先鋒”陸文彬,研發控漏平臺,從最初的一個流量監測點到如今的326個流量監測點;江北區八旬老人張昌虎,淘米水澆花,洗衣、洗菜水拖地,家庭每月用水量只有3噸;余姚市萬里世紀豪庭小區,一年僅用了半年的額定用水量,被評為省級節水標桿小區……
“如果每個人每天節水25升,那么全市每天可節水20萬噸。這些水,可以制造4億瓶礦泉水……”市水利局相關工作人員如是說。
實施節水行動。
新聞多一點
近年來,寧波大力實施節水行動,全市上下一盤棋,通過媒體傳播、節水片播放及“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活動,大力宣傳“人人要節水、節水為人人”的新發展理念,并打造了一批節水教育基地,選樹了一批節水先鋒、節水大使。
截至目前,寧波已實現國家節水型城市“四連冠”,全市涌現出鎮海煉化等全國重點用水單位“水效領跑者”3家;榮獲省“節水行動十佳實踐案例”4個;創建省級節水標桿96家、省級節水型單位(小區)667家、省級節水型企業200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