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圖為生態公墓。(陳結生 方舟 攝)
昨天上午9點多,記者在江北區慈城鎮黃夾岙公墓看到,前來掃墓的市民絡繹不絕。市民羅女士一家來到生態墓區,在祖父母墓前,拂塵、獻花。
鮮花訴說思念,絲帶表達追思。近年來,江北區各大公墓基本實現無煙祭掃,禁止攜帶可焚化祭祀品。市民積極響應,綠色、文明祭掃更加深入人心,而節地生態安葬也越來越受到市民認可。
據了解,江北區自2012年實施殯葬惠民政策至今,實現全市首個生態殯葬減免全額全覆蓋,連續兩年成功創建省級公益性節地生態安葬示范點,累計為群眾減免各類殯葬費用1310萬余元。
江北區通過編制《寧波市江北區殯葬設施布局專項規劃》,按照節約土地、保護山林的原則建設節地生態型墓地,結合當前公墓實際現狀及荒山荒地、貧瘠地分布情況,整合全區殯葬資源,積極推廣樹葬、花壇葬、壁葬、草坪葬等生態葬法并落實全額免費服務,并給予生態葬每穴不低于4000元的全額補貼。截至目前,已累計免費提供骨灰盒2712只、入葬生態墓地929穴。
為打造生態型、園林式、人文化的現代墓區,江北區民政局出臺綠色公墓管理辦法,明確公墓所屬村為管護主體,建立每村1人的專人管護機制,在生態墓區積極開展綠化活動,種植龍柏、紅石楠、廣玉蘭等18種植被,打造“二十四孝”墻繪、烈士紀念堂和遺體捐贈紀念碑等文化紀念場景,構建景觀長廊、林間小道、園林小品等,實現三季有花、無處不景觀。目前,全區建成勤豐村和虹星村兩個生態安葬行政村。
此外,江北區積極倡導“文明殯葬”樹新風,厚植符合節地生態、綠色環保要求的安葬理念,倡導利用文化禮堂等場所置辦小規模家宴,成立紅白理事會,將喪事簡辦等移風易俗活動納入村“五星達標”評價驗收制和村規民約,并設立“移風易俗公示欄”,試點推出“紅白喜事監督員”,累計喪事簡辦653例,節約資金近500萬元。同時,推出鮮花祭祀、網絡“云祭掃”等新型環保祭祀方式,多部門聯動開展“紙錢換鮮花”活動,累計線上祭祀達1.4萬次,發放文明殯葬宣傳手冊8542冊。
記者 陳結生 通訊員 方舟 丁宇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