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4日,北京市衛健委召開北京市安寧療護服務媒體溝通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近期,鼓樓中醫醫院、豐臺區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6家機構全部通過評價驗收,完成首批轉型建設安寧療護中心的任務。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有95家醫療機構設置了安寧療護科,開放安寧療護服務床位650張。
據市衛健委黨委委員、市老齡辦常務副主任、一級巡視員王小娥通報,為不斷適應老年人多樣化需求,本市整合了全市醫療資源,有計劃、分步驟地擴增安寧療護機構數量和床位數量。包括引導綜合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專科醫院設置安寧療護科,支持在腫瘤科、疼痛科、老年醫學科等相關科室設立安寧療護床位,支持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型為安寧療護中心。截至2022年底,全市有95家醫療機構注冊了臨終關懷科(安寧療護科),28家醫療機構設置了安寧療護床位,開放安寧療護服務床位650張。與2020年底12家醫療機構設置64張安寧療護床位相比,服務供給有了大幅提升。
為了探索安寧療護服務發展模式,本市通過試點先行、因地制宜、以點帶面,探索建立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安寧療護服務模式。2016年,本市在15家試點醫療機構開展安寧療護服務;2017年和2019年,東城、西城、海淀、朝陽等4個區分兩批納入全國安寧療護試點;2020年,確定北京協和醫院、北京醫院為北京市安寧療護指導中心,并遴選北京老年醫院、首鋼醫院、清華長庚醫院、隆福醫院、海淀醫院等9家醫療機構作為首批安寧療護示范基地,示范、引領、指導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展安寧療護服務。
2022年和2023年,市政府連續兩年將推進醫療機構轉型建設安寧療護中心納入了民生實事項目。2022年,鼓樓中醫醫院、北京市第六醫院、回民醫院、海淀醫院、通州區老年病醫院、豐臺區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6家機構已經全部通過了評價驗收,完成了首批轉型建設安寧療護中心的任務。
王小娥表示,通過統籌全市安寧療護服務資源規劃、布局,本市建立了以社區和居家為基礎,機構為補充,綜合連續、機構和居家相銜接的安寧療護服務體系。具體來說,引導醫療機構分工協作,有序提供安寧療護服務,二、三級醫院主要為突發急性病變或身體、心理癥狀較重、需要住院治療的安寧療護患者提供安寧療護服務;安寧療護中心主要為需住院治療的安寧療護患者提供機構安寧療護服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理機構、醫養結合機構主要為診斷明確、癥狀輕且穩定的安寧療護患者提供機構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