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志愿者在醫院開展志愿服務。通訊員供圖
“您是掛號嗎?我來幫您。”8月17日上午7點半,寧海縣中醫醫院門診大廳,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看到一位老年患者在自助掛號機前猶豫不決,于是立即上前。幫助老人完成掛號后,志愿者還引導他前往就診科室。
“今天,我們團隊的志愿者除了在醫院導醫外,還有不少人在村里的核酸檢測點、高速收費站等地進行志愿服務。”寧海縣岔路陽光公益服務社負責人王乘紅告訴記者,岔路陽光公益服務社是2012年成立的,目前有志愿者800多人,幾乎每天都有上百位志愿者活躍在寧海需要志愿服務的地方。
“這些年來,我們在志愿服務過程中感觸最深的,就是政府、社會對志愿者越來越看重,越來越關愛。”王乘紅說,如今,參與志愿服務非常方便,大家只要動動手指,就能通過手機上的“志愿浙江·寧波We志愿”平臺報名、認領崗位。
志愿組織也能通過平臺發布服務需求信息、招募人手,平臺還為參與服務的志愿者提供保險服務,讓志愿者服務“無后顧之憂”。寧海縣今年還發布了志愿服務禮遇激勵辦法,志愿服務時長能兌換禮品和服務回饋,外來務工人員能憑借服務信用時長得到相應的量化積分等。
“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市里、縣里對志愿者的優待措施,讓我們有了一種榮譽感,在服務他人的同時也覺得非常溫暖。”王乘紅說。
作為文明之城、愛心之城,我市一直高度重視志愿服務工作,志愿者越來越有榮譽感的背后,是寧波的志愿服務工作越來越規范化、系統化。
今年3月,新修訂的《寧波市志愿服務條例》正式施行。《條例》中,志愿者的權利與義務貫穿了全文,對志愿者權益的保障,更是覆蓋志愿服務活動的整個過程。《條例》也進一步扶持和保障志愿服務事業,例如規定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可以在文化旅游、教育、體育、衛生健康、交通等公共服務領域制定具體措施,給予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優待激勵;鼓勵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群眾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為志愿者提供便利和優惠待遇等。
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出臺,相關部門、社會層面的共同參與,為志愿服務活動的有序開展及志愿者的權益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據了解,目前,我市共有注冊志愿者215萬人,志愿服務組織1.4萬余個。我市積極營造禮遇志愿者、尊重志愿服務的社會氛圍,不僅實現了志愿服務的良性循環,更體現了這座城市的文明和溫暖。寧波晚報記者王思勤
關鍵詞: 多措并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