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按下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快進鍵”,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清遠時刻牢記囑托,堅持把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作為主要著力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搶抓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重大改革機遇和“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重大建設機遇,在探索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中邁出堅實步伐。
現場回訪
英德電商產業
發展農村電商 助力鄉村振興
要堅持辯證思維,轉變觀念,努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充分發揮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生態優勢,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發展后勁。
近日,羊城晚報記者在英德市走訪時獲悉,近年來,英德集聚和培育電子商務產業,大力推動電子商務與傳統行業滲透融合。在英德“新農人”宋勇輝的直播間里,桑葚、黃皮、藍莓等水果上架后迅速被搶空。村民們種植的紅薯制作成紅薯干后每市斤售價達到20元,成了“網絡爆款”。
從種糧食到種水果,從開辦合作社到網絡直播帶貨,再到如今創辦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宋勇輝的身份經歷多次轉變。他告訴記者,合作社如今有30多戶社員,合作直播“帶貨”的農戶達200多戶,前來培訓的全省各地職業農民已達6000人次。
立足北部生態發展區定位,聚焦大灣區大市場,清遠市于今年提出,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將清遠雞、英德紅茶、連州菜心、清遠絲苗米、西牛麻竹筍等5個優勢特色產業打造成為“百億級農業產業”。
2019年,創業青年江斯娜在西牛鎮創立起一家農業科技公司。江斯娜和團隊正在探索農商一體化協同發展模式,2021年公司營銷額達1600萬元。“最近幾年廣西柳州的螺螄粉‘火出圈’,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柳州螺螄粉的筍包原材料有七成產自我們西牛鎮。”江斯娜說,2021年,全鎮麻竹筍相關產品交易額達32億元,當地重視建設重點農業產業,努力提升產品附加值,以產業發展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英德農村電商是清遠不斷把短板變成“潛力板”的一個縮影。融“灣”入“珠”,清遠積極搶抓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重大改革機遇和“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重大建設機遇,在探索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中邁出堅實步伐。目前,廣清接合片區清遠(片區)10項試驗任務、148個重點項目扎實推進,廣清產業園、廣佛產業園、廣德產業園和廣清空港現代物流產業新城正協同發展。
連樟村
村民安居樂業 人居環境改善
要一代接著一代干,既要加快脫貧致富,又要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走向現代化。
“現在既有工作,又能照顧家里的孩子和老人,生活越來越好了。”曾經的連樟村貧困戶陸奕和告訴記者,現在他在連樟村的鄉村振興學院當保安,每個月有2000多元穩定收入;前幾年,他依托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承包了幾十畝麻竹筍,家庭收入不斷增加。
曾經,連樟村被列為省定貧困村,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131人。得益于精準扶貧政策,連樟村的面貌煥然一新。該村2019年就已全部脫貧出列。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百萬元大關。
連樟村黨總支書記陸飛紅告訴記者,連樟村全體干部群眾牢記囑托,立足改革求變化,凝神聚力謀幸福,在黨建引領下,連樟村鄉村振興屢結碩果。近年來,連樟村的村容村貌日新月異,原來破爛的泥路換成了硬底化道路,過水汀步等景觀成了“網紅打卡景點”,荒林經過改造建起了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靈芝公園。依托山林資源和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連樟村還引進了生態茶園基地、觀光采摘園、麻竹筍加工廠等20個產業項目,大力推廣村集體自有靈芝、石斛、五指毛桃等經濟作物。
據介紹,示范園通過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村集體+大戶+貧困戶”產業帶動村民利益聯結機制等,進一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農民收入。連樟村核心區農戶參加產業園建設的比重達到90%,2417名村民首次共獲得村集體經濟分紅收入66萬元。
“黨員帶著群眾干,成效村民來評判,群眾滿意就是最好的答案。”陸飛紅介紹,近年來,連樟村通過建成全國首個5G村和健康服務中心,實現公交和校車通村,設立“老年樂膳館”“四點半課堂”等。連樟鄉村振興學院、扶貧車間等建成,月嫂、電工、粵菜師傅等培訓班開辦,村民提升自身技能,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019年12月,連樟村作為連樟樣板區核心區被納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連樟村的變化,體現著清遠按下了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快進鍵”。記者了解到,清遠12.37萬貧困人口、261個相對貧困村已全部按時有序退出。目前,清遠已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省級14個和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5個,在全省率先實現“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全覆蓋。此外,清遠創建美麗鄉村9986個,重點推進16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完成撂荒耕地復耕復種11.04萬畝。
親歷者說
連樟村村民陸奕和:勤勞致富 生活越來越好
當時,陸奕和是家里唯一的勞動力。由于要照顧家庭,他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家務農,經濟來源十分有限,屬于多種原因致貧的家庭。通過精準幫扶,在扶貧工作隊成員、鎮村干部以及家人的鼓勵下,陸奕和的脫貧奔康動力被充分激發。他不斷參加培訓學習,提升技能。如今,陸奕和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在村里有一份穩定工作,幾十畝麻竹筍也能獲得較為穩定的收益,他的生活信心越來越足。
他告訴記者,2021年,全家總收入約有12萬元,家庭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麻竹筍這一塊去年的收入是2.8萬元,在鄉村振興學院當保安一年也有幾萬塊錢收入,育苗場過兩年也有收入了。”他還告訴記者更多的好消息:現在,他的大女兒在連江口鎮政府工作,二女兒今年剛參加專升本考試,兒子在韶關學院學醫。對未來的美好生活,陸奕和充滿了信心。
電商從業人員宋勇輝:堅定信心 做好農村電商
當時,宋勇輝發現,電商直播是一個促進農產品銷售的好渠道,便開始利用村里支持的場地,集中清遠各地的紅薯、黃姜、桑葚、藍莓等農產品。通過一臺手機,他將這些水果、蔬菜等推向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帶領當地農戶搭起電商直播的快車,幫助農戶增收。
如今,宋勇輝的合作社已有30多戶社員,合作農戶200多戶,采用訂單式種植模式,和村民們簽訂收購合同。此外,他還積極拓展銷售渠道,通過搭建線上社群、挖掘代理商、與電商主播及品牌企業合作銷售等方式助力農產品銷售走得更遠。2021年,合作社農產品電商銷售額約500萬元。
2019年上半年,宋勇輝開辦起了新型職業農民電商培訓基地,“接地氣”的講課內容吸引了全省多地農戶前來參加學習。基地開辦至今已舉辦60多場培訓課程,累計培訓6000余人次。
在英德,像宋勇輝這樣發展農村電商的做法,得到了當地的大力支持。去年,全市有27家電商企業和服務站點獲得扶持資金合計81.5萬元。英德市通過持續舉辦電子商務培訓班,開展電子商務基礎、操作及能力提升培訓,加快培養一支實際操作能力強的電商帶頭人隊伍,讓“英德電商”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數看發展
經濟發展:近五年來,清遠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5%。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增加值、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1%、6.6%和7.3%,進出口總額實現“七連增”。
廣清一體化:“三園一城”累計簽約項目581個,總投資近2000億元,新動工項目57個、投試產項目27個。建成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43個,303所學校、62家醫院與廣州建立結對幫扶關系。“放管服”改革、“數字政府”建設扎實推進,在全省率先實現工建系統“一網通辦”、率先實現政務服務自助機行政村全覆蓋,“兩減一即”指標保持在全省前列,廣清“跨城通辦”事項達66個,各類市場主體凈增10萬戶。
產業轉型:清遠建立“項目大招商+項目要素保障+項目落地協調”齒輪化聯動機制,新引進產業項目25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8個。與14家中央、省屬國有企業舉行戰略合作協議集中簽約儀式,計劃總投資1713億元。(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文 朱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