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綠色產業 打造精品民宿
地里種菜,池中養魚,二者看似毫不相干,但在灣里管理局羅亭鎮義坪村政通園藝草花生產基地里,二者緊密聯系在了一起。6月15日,記者來到政通園藝草花生產基地“魚菜共生”農業生態園,只見2800平方米的玻璃大棚內,6列蔬菜種植槽整齊排列,槽中水流涌動,水流上覆蓋成排的帶孔泡沫板,10多個品種的蔬菜就長在孔中,放眼望去綠意盎然,一片生機勃勃。
大棚的另一端,兩個魚池一字排開,德國鏡鯉、黃顙魚、鱘龍魚、鯽魚等品種的魚類暢游在魚池內的網格中。“魚兒產生的排泄物、餌料殘渣為蔬菜提供了養分,經蔬菜根系吸收凈化后的水又回流到魚池,實現了零排放零污染的無公害生態種養模式。”生態園負責人李重榔介紹。
優質生態是灣里的最大優勢、最大品牌。近年來,灣里管理局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發展了花卉苗木、水果種植等綠色產業,不斷探索“稻蛙共養”“魚菜共生”等種養新模式,最大限度把生態“含綠量”轉換成發展“含金量”。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關鍵是要找準“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的轉化路徑。走進灣里管理局太平鎮楠樹坪村,千年古銀杏下,特色民宿與寧靜古村交相輝映,游客絡繹不絕。游客王女士告訴記者:“我和家人每年都要來灣里民宿小住幾次,趕集、采摘、生火做飯,品嘗最樸素、最新鮮的山野味道。”
而誰曾想到,眼前這黛瓦青磚、樸素典雅的民宿村曾經是幾近荒蕪的“空心村”。2013年,太平鎮通過政府投資和多方招商,盤活了村中閑置房屋、土地等“沉睡”資源,將這個“空心村”改造成集住宿、餐飲、中醫康養于一體的全方位體驗民宿。
老屋翻新變民宿的事例不止于此,去年灣里盤活的農村閑置房屋和宅基地超5萬平方米,新增村民參與的民宿經營服務性崗位近千個。休閑鄉村民宿發展已然成為灣里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在把獨特的山水資源變成富民興村資本的同時,灣里管理局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建立三級河長工作體系。2021年,鎮級河長巡河322次,村級河長巡河1407次,推進解決河湖環境問題40余個。以河湖長制工作為抓手,灣里管理局抓牢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深入推進流域環境綜合治理,讓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生態景觀隨處可見。(陳璞 南昌日報記者吳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