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醫院開出2.3萬中藥處方,患癌后是否有必要各種入坑嘗試?
(相關資料圖)
撰文丨墨黑紙白
一、生命的價格自古以來都很貴,但選擇權依然在自己手中
人們在糾結藥物價格的時候,其實是在拿生命的價格在衡量,也正是因為生命的價格,所有附屬在維護生命的各個產業都是不菲的,合理或者不合理即便是在監管部門面前也難厘清。
但是自主選擇權依然是在廣大消費者們手中,有的藥幾塊幾十塊就能達到相應功效,有的藥就能賣到幾萬塊,關鍵是有沒有人去買單?
根據頂端新聞報道,5月6日,鄭州市民李先生曬出的一張中藥單引發熱議。李先生稱其在鄭州市某醫院開了30服中藥,合計23740.42元;
因為對藥價存疑,李先生曾嘗試撥打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反饋問題,“回復是明碼標價”。
李先生曬出的中藥處方顯示,4月8日,其在鄭州市第二中醫院中醫腫瘤科就診,臨床診斷為肺ca,指肺癌。
從該新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的是,中藥的價格在某些時候是不低于西藥的,很多人在網上說中醫式微,其實是很難被佐證的,至少這位癌癥病人就已經為這個價格買單了。
同時,相關監管部門給出的回應也是明碼標價,這個意思可以理解為問題不是很大,那么選擇權再次回到了消費者的手中,簡單粗暴點的理解就是“病痛面前要錢還是要命”?
極目新聞就該事件評論說,價格貴不貴需要問,對癥不對癥更需要問。是的,能否治好病?或者能否延續病患的生命線?這是衡量藥物價格是否值得如此貴的關鍵。
從這個在網上曬價格單的患者來看,似乎效果不是太明顯,否則沒必要在網上去曬,畢竟能換回自己的生命,花點錢也算值得。
二、人們如何衡量生命,附屬在生命領域的各方的套路才會或深或淺
引起人們廣泛議論的價格背后,其實透露的是人們在人生的最后階段,是否可以消費得有所值?在紙白君看來,這是一個無解題,因為對于一些群體來說,他們可能每天都上萬醫療費。
普羅大眾們是很難消費得起的,去年紙白君的一個朋友也身染重病,但家底并不豐厚,在了解了病情的難纏程度后,選擇了放棄治療,回家靜養,按照醫生的說法,最多兩個月。
但紙白君這個朋友到現在依然活著并且與之前的狀態有了很好的起色,當人們面臨病痛不認命的時候,各種消費,各種踩坑都會在路上,古人云:病急亂投醫。
而當人們選擇在病痛面前認命了,考慮的是為家庭節省點資金,并且多吃點好的喝點好的,心態上已經不再畏懼病痛,雖然還會遭受病痛的折騰,但可能生命線會有著不可思議的延續。
所以無論西醫,還是中醫,首先是我們消費者們本身如何看待人與生命,西醫有一點好的是,他們會告訴你,治療這個病,你需要支付多少錢,雖然是大范疇式的說法。
但是依然會給病患及其家屬們深刻了解到自己的家庭能否承擔?而那些動輒上萬的中藥,真生為其買單的,并非普羅大眾們,都是在社會上有一定身份和金錢的人士。
三、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爭議價格,不如提前善待自己
中醫要賺的也是這些人的錢,西醫最怕的是不說實話,中醫最怕的也是不說實話,而對于有身份和金錢的人來說,甭管什么醫藥,只要說還能治,這些錢他們都會花的。
所以人們爭議的關鍵的并不在藥貴不貴,也不在對癥不對癥,而在于普通人是否有錢消費?普通人是否能夠入場?普通人對生命和家庭的理解程度到哪個層面?
這些人生最為關鍵的問題,在關鍵的時期,能夠想清楚,很多套路和坑都能避免,如果想不清楚,無論你的家底有多少,也都會被這些套路和坑掏空,而生命能夠延續也是未知數。
對于癌癥患者們,家底足夠豐厚的,動輒也需要上百萬的治療費用,家底不夠豐厚的,可能治療剛開始就會面臨“斷供”,所受到的折磨更深。
中藥最喜愛的就是西醫管不了的,中藥來承接,畢竟無法用機制來衡量吃了這些中藥的利弊,所以討論價格是沒有意義的,即便是最普通的中藥,5到7副也要100多。
有些網友對該事件評論得很好,如果真的是無可挽救的病,在家多陪陪家人,多吃點好吃的,放好心態,淡然生死,畢竟過多的折騰會陷入更多的套路。
最后還是要提醒廣大網友們,平日里多注意體檢,多注意鍛煉身體,多注意戒煙戒酒,人生很漫長,但生命很短促,稍有不慎脆弱的生命就會面臨很多的折磨,要多自重。
2023—5—8落筆于墨辯閣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