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大家都憋足了勁外出游玩,高速堵車,車票售罄,去淄博吃燒烤的人更是排不上位,一時間走到哪里都是人從眾的場景。
人一多,去哪兒都要排隊,就容易產生沖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前兩天,在浙江橫店的明清苑景區門口,一對疑似插隊的婆孫,被一男子伸手制止后暴怒懟人,這一幕咄咄逼人的場景被人拍攝下來傳播到了網上。
“你憑什么拉我?”“你動手干什么?”“你今天惹錯人了。”“我不是那種好惹的人!”“我就是要插隊!”
視頻中的婆孫二人面目扭曲兇狠,瞬間激起了廣大網友的火氣。
因為插隊這事,日常生活中實在太普遍了,去醫院看個病有人插隊,去銀行辦個事有人插隊,公路堵車有人插隊,小區回家停個車也有人插隊,五一這幾天出游想必也有很多人遇到了插隊。
人們早就對“插隊”苦之久矣!
當大家都在辛辛苦苦排隊等候時,一些沒素質、不道德的人卻上來就想“加塞”,這本身就能激起群眾的火氣。
如果對方不僅插隊,還態度蠻橫無理,那簡直讓人想揍之而后快。
而這對婆孫,恰恰就是這類人,一邊干著缺德沒素質的事,一邊還振振有詞,跋扈囂張。
從視頻中看,那位阻止插隊的男生,聲音弱得可憐,反倒是婆孫二人試圖站在道德制高點,用宏大的詞語輸出發泄情緒,塑造了一副無理攪三分的模樣。
網友們自然不會慣著這對婆孫,批評責罵之聲不絕于耳。
隨著輿論發酵,當事女子也坐不住了,用小號發了一篇“澄清事實”的作文,認為自己并不存在插隊情況,網友對她和外婆的指責是斷章取義、不明事理。
當天的情況是,她和外婆排錯了隊,排到了“年卡通道”里,到了前面發現排錯了后,想要平移到旁邊正確的“散客通道”,她并不認為自己是在插隊,卻沒想到這種行為遭到了一男子的拉扯和吼叫。
這名女子認為自己被冤枉了,因此情緒失控,怒吼也是合理還擊,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至于外婆,更是單純為了維護孫女,是怕孫女被人欺負受委屈,激憤之下才會出口指責那位男生。
現在網絡上的謾罵、責備、謠言,反倒讓外婆難受得睡不著。
最后,她再次重申自己是被冤枉的,新聞失真侵害了自己的名譽權,那些“造謠”的人應對她進行公開道歉。
然而,網友們對她的說辭并不買賬。
大家都認為,排錯了隊,平移到旁邊的隊伍本身就屬于插隊,正確的做法是到后面去重新排隊。
明清苑景區事后發布的調查公告也明確表明,排錯隊后平移隊伍屬于插隊,堪稱打臉無疑。
一個人的失誤,卻要其他人一起買單。
這怎能不讓人惱怒?
小孩子都知道應該遵規守矩,畢竟如果人人都無視規則、隨心所欲,那社會哪有秩序可言?
現實生活早已告訴我們,哪里有扭曲,哪里就會有反噬。
今天為了一己之私破壞規則,明天就會有人用同樣的手段傷害到你身上。
也有網友指明,排錯隊可以理解,真想要平移到旁邊隊伍插個隊,禮貌客氣地和人解釋溝通一下,大部分人還是能夠理解同意的。
但是一上來就我弱我有理、我的錯是因為你造成的、你必須讓著我,這種態度難免不讓人反感、惡心。
當事女子的回應,不僅僅沒有給自己洗白,反倒是自證了插隊行為,而她所說的“平移不算插隊”,也是一種典型的偷換概念、強詞奪理。
這和那句著名的梗——“拋開事實不談,難道你就一點沒錯嗎”,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大家需要的,也僅僅只是一個認錯、道歉,而不是胡攪蠻纏和費盡心機的狡辯。
隨著事件持續升溫,這對婆孫也算是激怒了廣大群眾,事件走向開始朝著魔幻的角度發展。
婆孫倆的個人信息被網友扒了個底朝天,不僅被人“跟蹤”“網暴”,一些商家也趁機蹭了一波熱度,將兩人形象做成了惡搞的表情包,制作成了車貼、手機殼、鑰匙扣等等商品,在網上進行售賣,而相關平臺對此采取了暫時默認忽視的態度。
一件由道德引發的社會公序良俗問題,最后卻需要法律來兜底。
眼看事態發展逐漸脫離軌道,一些網友乃至大V開始發聲,他們表示插隊本是個小事,適當聲討就可以了,但是不該被網暴,一些商家用違法手段牟取利益更不可取。
事實上,這對婆孫之所以讓人憤怒,并非造成了多大危害,而是因為社會中這類不遵守規則的行為太常見了,她倆恰好撞到了槍口。
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對于這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理應給予批評和監督,這是每個人的權利。
但也應謹記,權利有邊界,舉止也要有底線。
萬萬不可跨越法律法規的限制,用不合法的手段訴諸“正義”。
因為我們的社會,不僅需要正義感,也更需要有溫度。
點個【在看】,我們始終相信,合理合法地譴責,一定比毫無底線的網暴,更具有觸及人心的力量。
那么,你在現實生活中,
有遇到喜歡插隊的人嗎?
你是怎么解決的呢?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