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倉南里1號樓,樓頂再起“小閣樓”。
用一道鐵柵欄門圈占消防通道為社區居委會辦公。
(相關資料圖)
物業收費處門前搭起違建。
“又有人往樓頂運水泥沙子混凝土了,不知要建什么。”本報接東城區海運倉小區多位居民反映,稱小區內多棟住宅樓樓頂搭建小閣樓,還有的小樓在墻外搭建遮陽棚,“甚至物業和社區用房也在門前搭建小門樓、在樓頂上搭閣樓,或在消防通道上裝鐵柵欄門,將消防通道圈成辦公空間。”
最近,在居民王女士帶領下,記者來到小區南側一處標記有“北門倉胡同2”的兩層小樓前,只見小樓南側墻體外建起一黑色鐵制框架。據說該框架是為了遮陽,但記者觀察,小樓南側墻體上僅有一扇小玻璃窗,框架遮陽的作用不大。
自小區南側北行,據居民指點,記者發現該小區住宅樓樓頂搭建“人”字形尖頂或是平頂的小閣樓非常普遍。特別是小區6號住宅樓和10號住宅樓的樓頂,加建的閣樓已經凸出墻體,“我們請執法隊看過,說凸出來的這部分就是違建。”一名居民強調。海運倉南里1號住宅樓3單元樓頂,一間白色的“人”字形閣樓非常顯眼。記者還發現多棟住宅樓樓頂存在搭建閣樓等情況。
一些新生違建正在滋生,多棟住宅樓樓頂已經支起白色框架,有的拉起圍擋。“有工人一直往樓頂運送沙子、水泥等建筑材料,得有幾噸重,再不制止這棟樓都能給壓塌了。”居民郭先生擔心說。
老違建沒拆,新違建滋生,居民認為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小區物業公司、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用房也存在違建不拆除等問題。“拆違也得一視同仁。”一位居民反映,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的房頂也建有多個小閣樓,“居委會還用一道鐵柵欄門攔堵了消防通道。這些違建設施都應該及時拆除。”在小區里轉了半個多小時,居民便向記者指出大大小小30余處違建。
該類違建是否會拆?5月5日,記者收到北新橋街道回復。回復顯示,街道很重視該小區樓頂違建的拆除,街道執法隊也已掌握相關違建情況。近來執法隊已拆除了不少樓頂違建,北新橋街道的樓頂違建主要集中在街道東側的幾個較大樓房區,街道也制定了逐步拆除計劃。2022年在新冠疫情管控任務繁重的情況下,街道從華冠麗景小區入手,一共拆除了26處930余平方米樓頂違建,實現了該小區樓頂違建的清零。今年,已對民安小區樓頂違建進行整治。目前,已由各個工作組入戶做居民工作,爭取幫拆助拆。該街道表示,后續將繼續向南推進到海運倉小區,逐步拆除并整治違建。
5月6日上午,海運倉小區居民告知記者,小區內已有違建開始拆除。
本報記者 張淑玲 景一鳴 文并攝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