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千龍網訊(記者 劉美君)4月12日,記者從北京市城管執法局了解到,2023年以來,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共規范“門前三包”單位1.6萬家次,其不斷創新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制工作,有效提升了地區環境秩序水平。
提及相關工作,市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門前三包”“接訴即辦”基礎上,進一步向主動治理“未訴先辦”轉變,以問題為導向,主動靠前服務,強化法規宣講,督促引導相關單位和商戶主動履行“門前三包”責任;依托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數據平臺,強化“門前三包”執法數據智能分析研判,落實分類分級執法制度,優化對合法合規商戶的檢查服務,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積極配合街鄉鎮政府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城市管理,引導沿街的商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探索自覺落實、相互監督、合力共治的社會秩序維護體系,形成商戶、市民、執法人員三者之間“共治、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方式。
事實上,近年來,市城管執法局等部門持續推動屬地街道組織開展“門前三包”精品示范街區創建工作,摸索出一批符合北京城市發展建設的“門前三包”特色治理模式。比如,豐臺區右安門街道通過“門前三包”責任落實的“小切口”,帶動“治危、治亂、治臟、治破、治舊”工作的整體推進,全面提升環境品質和經濟活力;石景山古城街道實行“七步工作法”,將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落實到位,街面環境秩序煥然一新;海淀區中關村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形成了會商聯絡、日常巡查、監督評價的“中關村機制”;大興區興豐街道在“規劃筑基、靚化助力、服務鑄魂”思想指引下,形成“物商居聯盟”管理模式,使老街“舊貌”換“新顏”。
今年城管執法部門將持續深化“門前三包”專項執法工作,強化日常檢查、精細管理,著力解決影響街面環境秩序的突出問題,持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質量,打造清新靚麗街面環境,提升市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