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訊(記者 劉美君)3月30日,在“遇見豐臺·眾匯京彩”北京市豐臺區加快發展智能制造產業的實施意見發布活動上,《豐臺區加快發展智能制造產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發布,明確從構建智能制造產業體系、加強科技創新主體培育等五大方面,推進培育“優勢產品+示范工廠+創新集群”模式、培育引進“鏈主”型企業等18項重點工作任務。根據《實施意見》,到2025年,豐臺區智能制造規模以上企業將超過150家,高技術制造業產值翻一番。到2030年,智能制造將成為豐臺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豐臺區智能制造已形成良好基礎
(資料圖片)
近年來,豐臺區產業能級持續提升。2022年,全區高精尖產業規上企業693家,較上年新增101家,同比增長17.1%,實現收入1933.3億元;初步形成以軌道交通、航天航空兩大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集群,以及智能裝備、醫藥健康、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加速發展。數字經濟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22年全區374家規上數字經濟核心企業實現營收1117.7億元,同比增長6.5%。優質企業加速聚集,2022年全區新設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企業401家,注冊資本達1239億元,同比上升42%;新增規上企業480家,創歷史新高。
2022年,豐臺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雙破千,高新企業實際存量突破2000家,申報量突破10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35家,同比增長3.3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344家,同比增長178%。區域內聚集了大批科研院所,擁有大批高層次專業人才,區內有院士專家工作站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家,共有26名兩院院士,47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專業人才總量達到52.2萬人,為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提供了充沛的人才資源。
到2025年,豐臺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將翻一番
據豐臺區科信局副局長薛明介紹,為推動智能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結合“倍增發展”“伙伴計劃”等,豐臺區梳理了智能制造重點領域,研究制定《豐臺區關于加快發展智能制造產業的實施意見》這一專項支持政策。
《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構建智能制造產業體系、加強科技創新主體培育、支持優質企業梯度發展、加快智能化平臺化轉型、推動產業布局高效匹配五大方面,共18項重點工作任務,并提出做好統籌協調、優化政策工具、加大資金支持、強化人才保障四方面保障措施。
關于發展目標,《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豐臺區智能制造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0%,規模以上企業超過150家,高技術制造業產值翻一番;軌道交通、新材料、智能建造等領域涌現出20家領軍企業、關鍵合作機構在內的鏈長單位,吸納200家發展伙伴。到2030年,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高精尖產業格局基本形成,智能制造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5%;智能制造成為豐臺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記者觀察到,《實施意見》中,對科技創新、智能化平臺建設等方面,均明確提出了資金支持或獎勵。例如,明確對企業獲取知識產權資質和開展標準創制給予資金支持;對企業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給予資金支持;對企業投資研發、建設的已備案應用場景并形成示范推廣效應的,按照企業投入的一定比例給予資金支持等。
四家重點企業發布創新成果
經過多年發展,豐臺區智能制造領域匯聚了大批市場主體,逐步構建起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本次發布會,四家重點企業圍繞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研究及應用成果、智能制造軟硬件領域先進經驗、航空航天及新材料領域、城市更新成功轉型案例(工業上樓)及生物醫藥行業優秀經驗等,進行了創新成果發布。
機器人是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廠的核心裝備,已成為“剛需”。作為中國第一家從事雙足大仿人機器人研發和推廣的公司,北京鋼鐵俠科技有限公司自去年10月遷入豐臺區,并簽訂了首個特種應用項目訂單,“這得益于豐臺區委區政府的支持。”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張銳說。
張銳介紹,經過八年發展,鋼鐵俠科技依托機器人“運動腦”技術,研發了多種輪式、腿式機器人,牽頭制定了6項機器人領域國家標準。在智能機器人領域,公司面向融合創新、農業和高校教學開發了一系列機器人產品。發布會上,張銳重點分享了無人駕駛、體感遙操作、智能集群等核心技術。
工業互聯網是智能制造的關鍵綜合基礎設施。作為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發布的“第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優秀技術供應商”,北京天拓四方科技有限公司現場進行了案例分享。售前總監馬駿介紹,在智能制造領域,天拓四方的服務場景廣泛分布于能源管控、危化安全生產、智能裝備等方面。立足豐臺總部,公司在全國各地建設20家辦事處及分支機構。未來,天拓四方將持續加強技術創新和應用,推進智能制造發展。
北京航天凱恩新材料有限公司隸屬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豐臺區加快發展智能制造產業的政策引領下,結合自身人才專業化程度高、依托航天推進劑研發平臺、與科研院所聯系緊密等優勢,2019年開始進軍安全保障材料及醫療材料領域。
如今,航天凱恩已形成“先進材料引領”和“進口產品替代”兩個方向,可滿足航空航天及民用產品需要的多種高端材料及制品。博士孟征重點分享了防爆抗靜電材料、抗菌抗病毒材料等五種新材料。
致力于促進醫藥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國家級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北京九州通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則從智能制造方案、智慧運維、工業上樓項目落地方案進行了發布。副總經理陳成龍介紹,九州通孵化器在孵企業206家,培育國高新7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3家,上市公司8家。在孵企業研發領域涉及醫療器械、高端制造、智能裝備等,計劃實施的工業上樓項目8項,預計建設投資費用2.45億元。項目達產后預計營收達15億,稅收1.5億元。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