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四角刻葉菱 單斯維/攝
近日,北運河管理處工作人員在北運河、鏡河等水域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發現國家二級瀕危珍稀植物——四角刻葉菱。該菱屬種群對生存環境十分敏感,被認為是生態環境的“指示器”,此次在北運河、鏡河等水域內小種群生長,標志著副中心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目前發現的四角刻葉菱長勢較好、藤蔓茂盛,沒有人為破壞的痕跡,且存在向外生長趨勢。”北運河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四角刻葉菱野生資源稀少,相關資料也比較缺乏,所以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紅色名錄)中評價水平缺乏數據。在我國1999年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中,四角刻葉菱被指定為國家二級瀕危珍稀植物重點保護。
近年來,北運河管理處通過運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的問題,營造深潭、淺灣、急流和緩流等復雜環境,構建立體式“水下森林”等措施,北運河、鏡河等水域水生態狀況日益向好。其中,鏡河水質持續改善,生態多樣性顯著增加。根據《水生態健康評價技術規范》(DB11/T-1722-2020),鏡河水生態健康綜合評價由2018年的亞健康水平,提升至2021年的健康水平。截至目前,在鏡河水域已發現睡蓮、菖蒲、狐尾藻等近20種水生植物;中華新米蝦、紋沼螺、銅銹環棱螺、聯紋小葉春蜓等底棲動物13種;斑嘴鴨、棕背伯勞、黑水雞、白鷺等鳥類15種,其中含小天鵝、紅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種;鰱、鳙、子陵吻蝦虎魚、黃黝魚、鯽魚等魚類16種。
下一步,北運河管理處將以優先調控水資源連通、保障水資源量配置、增強水動力調控為工作重點,通過優化補水方案、改善區域水動力條件等措施,提高水體自凈能力以及滿足生態需水要求。同時,擬采取生態修復與水位調節相結合的方式,助力水下森林覆蓋度提升,抑制浮游植物過度生長,增強水生植物競爭作用。注重水生態治理成效的穩定發揮,加強生態護岸、水生植物等要素管理,促進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綠色發展,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副中心新格局,助推城市副中心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