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面呈90度角外展的裸眼3D屏幕前,眾多觀眾舉起手機錄像;一面黑板墻上,粉筆可以畫出互動裝置捕捉到的心情圖譜……在首鋼園服貿會文旅服務專題展區,98家市級產業園區既展出數字孿生、沉浸技術等數字新應用,也展示園區內的國潮食品、互動藝術裝置等文化消費新產品,彰顯“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成果。
市文資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文化產業園區對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的貢獻已達60%,得益于本市推進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帶動,園區已逐漸成為“產城融合”的主陣地,在由文化生產的“工廠”向文化生產消費綜合體升級的同時,也促進了街區、城市的文化消費。
目前,以長安街和中軸線為核心匯聚的市級文化產業園區達58個,占市級文化產業園區總量的59.2%,構建起充滿時代魅力的“金十字”骨架。絕大多數北京文化產業園區在有限空間里主動調整出15%至20%的面積,配套建設實體書店、圖書館、美術館、劇院等文化消費場所,創新“文化+”消費業態,引入快閃店、國潮店、脫口秀等產業新形態,涌現出E9區創新工場10分鐘文化休閑體驗圈、嘻番里、我是不白吃、曼聯旗艦店、時堂等首店新品牌和網紅打卡地。
展會現場,798藝術區的試驗項目“情緒幾何3.0藝術裝置”,把藝術、心理學與科技有機結合。參觀者手握感應裝置,其當下的心理狀態就能催動裝置上的畫筆在黑板上畫出一幅“情緒圖譜”。幾分鐘的繪制結束后,參與者就可以收獲一張情緒圖譜制成的明信片。這套裝置由中央美術學院數碼媒體工作室藝術家費俊設計創作,將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生成趣味體驗。
在產業發展本身,文化產業園區也呈現出“硬核”的一面。今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單位達到1307個,實現收入5395.5億元,同比增長4.4%;形成資產1.5萬億元,同比增長16.9%。
展會現場,“五一視界”利用自主集成創新的全要素場景技術,辟設了元宇宙會客廳,在虛擬宇宙建設了4000平方米的會展空間,集成展覽展示、洽商交流、產品銷售、交易結算等功能,實現現實場景在元宇宙的生動復刻,最多可容納650人同時在線。在元宇宙產業大展身手的“精彩旅圖”,積累14年地圖與數字孿生建設經驗,展示了其自主研發的一系列搭建虛擬世界基礎場景所需的工具,如拓撲GIS平臺、三維模型(場景)處理工具、導航與路徑規劃工具等。
服貿會期間,文化產業園區展區將舉辦12場互動活動,多家文化產業園區和文化產業企業到展會分享發展經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