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雄安新區起步區北部綠化帶一景。圖中建筑為啟動區綜合服務中心。
未建城、先植綠。秋高氣爽,在雄安新區白洋淀大道上,津雄高速公路容城下口南側50米處,起步區北部綠化帶(三至五組團)郁郁蔥蔥,不到一年,建設者建起了總面積達3000畝的郊野公園。
項目是雄安新區“一淀、三帶、九片、多廊”生態格局中“九片”之一,由中交一公局五公司承建,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綠化工程、微地形堆筑、水系排澇、城市綠道、驛站、給排水和電氣等工程的施工、養護、保護、缺陷修復及智慧系統應用。
漫步在正在養護的綠化帶中,綠草如茵、河水潺潺,更有彩色步道貫穿其中,周邊雄安新區啟動區體育中心、大學城等正如火如荼建設。“截至目前,項目累計苗木栽植89178株,作為雄安新區的郊野公園,也作為雄安新區‘千年秀林’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能夠發揮大型林地的生態屏障、水源涵養作用,體現自然生機、休閑游憩功能。”項目負責人王永平介紹,除了綠植,還有約12公里長的配水渠蜿蜒其中,未來這里將會變成一個藍綠交織、水、路、林交融的郊野公園。
從2018年5月踏上雄安這片建設熱土開始,企業已陸續承接了7個項目,都是繞著“綠色”開展。
“在來雄安新區參與‘千年秀林’建設之前,我們的主業是架橋修路,剛開始種樹的時候,對于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項目技術負責人李海程告訴記者,作為修橋筑路主力軍,項目團隊在基建行業摸爬滾打多年,曾經負責過京平高速公路、京承高速公路、京包高速公路、中亞輪胎試驗場項目、首都環線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但2019年第一次面對如此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還是觸及了他們的“知識盲區”。
為了種好“千年秀林”,項目一進場就同步走上“求師學藝之路”,四處咨詢外部專家,面向整個團隊的不同崗位進行自上而下持續性、全方面的專項培訓和現場實際教學。
四年來,項目團隊在雄安新區栽植樹木超61萬株,完成綠化面積14318畝,成為名副其實的行家里手。“這是白皮松、這是油松、國槐,那一片里有白玉蘭、海棠……現在地被和樹木長起來了,明顯能看到林子里的鳥都增多了,那些多年不見的野兔、野雞、小刺猬也經常能在林子里看見。”對于曾經種下的樹,建設者如數家珍。
在王永平看來,雄安新區起步區北部綠化帶(三至五組團)建設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相比前幾年簡單的種樹,綠化帶建設更為復雜,它包括種樹、景觀、水系、橋梁、海綿城市、驛站、公共衛生間等多個工作,是一個復雜的公園系統。團隊充分發揮傳統專業優勢以及植樹造林學來的技術,打造了一個風景宜人的公園。
“雄安新區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地方,從架橋修路到植樹造林,再到修建公園,我們不僅為‘未來之城’建設貢獻了力量,還拓展了公司及自身的新業態。”王永平表示,接下來,團隊將繼續用實際行動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養護好“千年秀林”,建設好基礎設施,為這座新城的發展和國家“雙碳”目標實現貢獻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