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日前,北京科技大學雄安校區建設項目指揮部揭牌成立,標志著新校區選址工作正式完成。與此同時,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林業大學落戶雄安的腳步也在加快,新校區選址規劃建設等工作,都在緊鑼密鼓進行。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雄安新區的歷史使命。其中,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化布局,是夯基壘臺的重要一步。作為國內高等學府的重要聚集地,首都北京拿出優質資源,深化教育協同,既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走向雄安,又進一步拓展了高校的辦學空間和視野格局。如今,北京基礎教育“三校”已完成“交鑰匙”,四所部屬高校的入駐工作也在穩步推進,優質資源的持續注入,必將給“未來之城”發展蓄能加力。
人才是創新驅動的“核心要素”,是推動發展的“第一資源”,也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所在。統觀世界城市發展史,以紐約、倫敦、東京為代表的發達城市群,無一不是一流高校聚集之地,也都依托屬地高校為城市輸入人才資源。就雄安新區來說,既是京津冀城市群中的重要支點,也是起筆于一張“白紙”的勾勒作畫,更需要強有力、持續性的人才支撐。目前,隨著各大央企相繼落地,“人隨業走”正為雄安帶來豐厚的建設力量,而重點高校的接續扎根,會形成持久的“沉淀效應”。
更要看到,“京校外遷”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相比于新校區建設的如火如荼,優秀的師資隊伍、先進的教學理念、特色的辦學定位,才是教育協同的重中之重。優化后續教學服務,學科對接當地產業需求,才能讓一所高校成功的教育經驗,在另一座城市生根發芽。在這方面,北京交通大學表示,未來雄安校區將以新興交叉學科為主體,做到優勢特色學科、支撐學科、基礎學科以及哲學與社會科學學科協同發展。緊盯前沿、差異發展,這樣的學科布局探索,值得期待。
千年大計,必作于細。深化協同、找準定位,才能為城市引入優質教育,讓教育更好服務城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