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也是北京中德經濟技術合作先行示范區成立的一周年。7月28日,2022北京中德產業合作發展論壇在北京中德國際會議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在論壇現場,“中德產業合作雙中心”揭牌,8個重點實體項目簽約落地北京順義,預計總投資達20億元,年工業總產值達115億元。
北京中德經濟技術合作先行示范區,是以北京中德產業園作為主體,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復設立的首個以經濟技術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對德示范區。作為中德經濟技術合作機制的區域承載平臺,經過一年的發展,北京中德經濟技術合作先行示范區,圍繞新能源智能汽車、智能裝備、數字經濟和先進制造服務業“3+1”產業發展方向,集聚了奔馳、寶馬、Ameco等83家德企,其中隱形冠軍企業25家,區域總投資45億歐元,年產值達300億元,擁有德籍高管及工程師120余人,初步形成了德企集聚的良好態勢。
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葛興福表示,如今數字化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國在數字產業有很大的優勢,德國在汽車制造等領域具有優勢,就兩國的優勢領域進行對比,沒有競爭,都是互補,可以說中國和德國是智能制造的“黃金搭檔”,兩國應在各自的優質領域進行合作。中德產業園是非常好的平臺,將在兩國進行更多的對話、合作、知識共享中發揮橋梁作用。
在論壇現場,“中德產業合作雙中心”揭牌,旨在中德產業界打造科技創新孵化中心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雙方通過發揮自身優勢,開展交流活動,對接創新資源,拓寬合作領域,實現經濟技術合作領域的雙向共贏發展。同時,佩爾哲新能源智能汽車、浩瀚海慈循環科技、特瑞拓軟件、伊維萊驅動等8個重點實體項目成功簽約。中德“雙碳”聯合創新中心、中德醫谷等9個研發平臺項目達成合作共識,共同促進示范區企業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值得關注的是,在知名院士領銜的專家學者團隊基礎上,示范區還新增補了5位專家及企業家,支撐智庫專家委員會人數達到120余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