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新聞3月17日電 (薄璐 王紅)就業是民生之本。北京市昌平區近年來緊緊圍繞市、區兩級部署,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優化就業創業服務舉措,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更高起點上推動就業體系優化升級,2021年,昌平區獲評“北京市充分就業區”,至此,昌平已連續八年獲此稱號。這是記者今天從北京市昌平區了解到的。
2021年,昌平區全年新增城鄉勞動力就業人數17512,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66.56%;勞動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勞動者就業率達99.5%,其中單位就業率達89.4%;被認定的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率達98.5%;全區就業人員總量44.33萬余人,同比增長3.45%。當年,昌平區527個社區(村)成功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村),占比高達97%;22個街(鎮)100%為充分就業街道;“零就業家庭”“純農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
除昌平區獲評“北京市充分就業區”外,崔村、興壽兩個鎮及龍澤園街道三合莊村、霍營街道霍家營社區兩個社區(村),共四個地區分獲2021年度“北京市充分就業街道(鄉鎮)”和“北京市充分就業社區(村)”。截至目前,全區累計獲評市級充分就業街道(鄉鎮)16個次、充分就業示范社區(村)25個次。
“做好就業工作關鍵在于創新。”昌平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助推區內創業就業,創新專項活動優化工作機制,昌平區人力社保局深入開展“十百千萬”系列主題活動,圍繞重點企業和就業群體兩個服務對象,組建區級職能部門、鎮街、重點企業等“三員”隊伍共計3078名,建立精準上門服務機制,累計對接企業3090家次、重點群體5202人次。在注重政策激勵實效上,昌平區人力社保局注重研究重點地區就業政策,制定出臺《昌平區促進創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計劃(2021年—2023年)》,進一步健全完善創業帶動就業體制機制、政策服務體系,讓創業環境更具吸引力、凝聚力和競爭力。
此外,昌平區人力社保局充分聚集合力、優化服務,全力打造創業支撐體系,實施重點群體“跟蹤式”幫扶服務。制定《昌平區實施“校地聯動”促進“校地融合”工作方案》,組織開展“英才聚昌”校園選聘、線上招聘、直播帶崗、專題微課等活動64場次,加快推進大學生實習見習基地建設,征集實習見習崗位712個。同時,實施特殊群體“聯動式”對接服務,建立隨軍家屬動態幫扶臺賬,采集就業需求信息1761條,部門聯動開展了2場退役軍人及隨軍家屬專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1014余個。實施對口幫扶地區“常態化”保障服務,建立4個在京務工人員之家、29個在京務工人員服務站,共為3031名農民工開展就業咨詢、崗位推薦、勞動維權等保障服務;與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太仆寺旗簽訂《勞務協作協議》,聯合舉辦6場線上線下招聘會,提供1.3萬個就業崗位。通過一系列舉措,昌平區“以創新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勢態良好。
為促進重要區域擴容提質,昌平區人力社保局依托自貿區(生命園)人力資源綜合服務站,打造服務“兩區”建設主平臺,累計走訪企業600余家次,舉辦“人力社保大講堂進兩區”活動20場次,為637家用人單位發布招聘崗位9883個,集中對接企業共性需求1000余條,引進高端人才38人,進一步為“兩區”創新驅動發展服務。
負責人表示,今年,昌平區人力社保局將細化措施促進勞動力就業參保,加強就業服務專員隊伍建設,圍繞“兩區”企業抓實就業服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服務區域發展為統領,聚焦在昌來昌人才、農村勞動力、登記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以推動“兩區”建設為牽引,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推動昌平區就業創業工作高質量發展。(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