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新聞中心今天(2月15日)舉行北京生態文明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園林綠化局等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北京將再增加15萬畝綠化面積,實現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的收官。
2022北京新聞中心,北京生態文明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現場。新京報記者 張璐 攝
綠色低碳理念將在雙奧之城延續
“今天的北京,藍天白云成為常態”。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于建華表示,2021年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優良天數增加到288天,占全年的78.9%。
北京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發展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高精尖”產業,第三產業比重達83.8%;聚焦能源、建筑、交通等領域推進碳減排,2021年萬元GDP碳強度約為0.41噸,在各省(區、市)中保持最優水平,并比2015年下降28%以上。碳交易成交額超30億元,積極承建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中心。
他說,北京市始終堅持一體推進綠色發展與綠色辦奧。精彩紛呈的“冬奧時間”已經進入后半段,但綠色低碳理念將會一直在這座雙奧之城延續。
今年北京再生水利用量將提升10%
“冬奧會的舉辦是推動北京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的重要動力。”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楊進懷表示,在水資源保護方面,去年10月初,密云水庫最大蓄水量35.79億立方米,創建庫以來新紀錄,作為首都重要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的作用更加凸顯;2021年全市平原區地下水位回升5.64米、增加地下水儲量28.9億立方米。
2022年,北京將強化“保水”“補水”措施,推動河湖生態保護修復、嚴格水生態空間管控、推進流域生態補水,拓展生態治水新路徑。力爭全年生產生活用水控制在3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水耗下降1%左右,污水處理率達到97%,再生水利用量提升10%,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率達28%以上。
今年開展30處全齡友好型公園提升改造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高大偉介紹,2012年以來,北京市持續開展了以兩輪“百萬畝造林”為主的大規模綠化建設,對優化北京的綠色生態空間格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其中,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于2018年啟動,四年來完成綠化造林85.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6%,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1%,森林蓄積量達到2690萬立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6平方米。今年北京將再增加15萬畝的綠化面積,實現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的圓滿收官。
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7%,生態惠民的能力和市民的綠色獲得感不斷增強。2021年,北京完成了地壇公園外園、人定湖等10處全齡友好型公園改造,建設無障礙環境136處,重點對公園出入口坡化、低位服務設施、無障礙衛生間等設施進行優化和改造,部分公園設置了智能健康寶查驗系統,老年游客通過刷身份證、老年卡等證件,一秒即可完成驗證。2022年,全市還將開展東城玉蜓公園、西城玫瑰公園等30處全齡友好型公園提升改造,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舒適的游園環境。
北京冬奧公園吸引53萬市民打卡游覽
石景山區委常委、副區長李先俠介紹,占地1142公頃的北京冬奧公園等濱水公園對外開放,成為濕地觀光、觀鳥、科普教育的基地,荻花飄香、鴛飛魚躍的景象重現。北京冬奧公園分三個區,北部為郊野濕地區,中部為工業遺址景觀區,南部為城市森林區。內有冬奧之環、冰雪森林、火車樂園等景觀和北京市首條全封閉的馬拉松路線。
北京冬奧公園自去年10月開園以來,約有53萬市民到此打卡游覽。2月2日萬眾矚目的北京冬奧會火炬傳遞在北京冬奧公園舉行,371名冬奧火炬手沿園內馬拉松路線進行了火炬傳遞。本次北京冬奧會火炬傳遞的點位中,北京冬奧公園內的火炬傳遞不僅線路最長、時間最長、火炬手最多,還進行了冬奧歷史上首次水下傳遞。
延慶賽區冬奧場館全部達到綠色建筑三星標準
延慶區副區長顓孫永麒介紹,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三大賽區之一,延慶賽區以“綠色辦奧”理念為指導。在生態修復方面,由清華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的18位教授組成顧問團,完成賽區及周邊2000公頃范圍內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全程監督指導完成賽區216萬平方米生態修復工作。
在綠色低碳方面,賽區內的場館全部達到綠色建筑三星標準;奧運歷史上首次實現場館由綠色100%電力供應;200多輛氫能源大巴車投入到賽時交通服務保障中,這些車輛也將作為綠色冬奧遺產服務城市公共交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