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晚,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決賽中,中國隊成功奪冠,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本屆冬奧會首金。運動員手上佩戴的白色手套是由山東建華中興手套股份有限公司和安踏集團合作生產的。
冬奧會賽場上,不少中國健兒身上穿著防切割滑冰服,也是山東建華中興手套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這家企業研發的輕薄復合材料,攻克了滑冰服制作的最大難點——防切割。
在建華公司,記者見到了這款用刀劃不破的滑冰服。“公司研發的這款滑冰服可以避免冰刀劃傷。”山東建華中興手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華告訴記者,經過測試,公司研發的這款防切割短道速滑運動服,質量與國外一流冰雪運動裝備相比絲毫不差,成本卻不到國外裝備的一半。
據山東省體育產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愛輝介紹,為做好北京冬奧會備戰工作,山東啟動實施了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科技冬奧項目立項,防切割短道速滑運動服便是其中一項。
領到任務后,建華公司成立創新團隊,并與北京大學代國亮博士合作研發了一種輕薄的防切割復合材料制造防切割滑冰服,通過不同纖維混紡工藝實現了突破。但材料優異的防切割特點帶來了另一個問題——裁剪困難。
創新團隊起初采用傳統沖壓式裁剪,但剪不斷材料,后改用電剪刀,卻使得滑冰服卷邊,導致裁片環節出現變形、脫絲等問題。經過反復試驗,他們決定采用激光切割。
在裁剪區,記者看到激光切割機根據電腦設計好的滑冰服圖紙,一番“閃轉騰挪”,滑冰服的輪廓就切出來了。“衣服面料很細膩,穿起來十分舒服,風阻很小,在沖刺加速的時候很舒展。一旦在訓練和比賽中發生碰撞,防切割設計可以對運動員進行很好的保護。”試穿滑冰服的短道速滑運動員說。
在建華公司,類似這樣的高科技產品還有很多。陳建華還向記者展示了一款電加熱滑雪手套:“手套可以在零下30攝氏度至零下40攝氏度使用5個小時以上,每年出口1萬多雙,年銷售收入達700萬元。通過科技創新,公司研發出防火、防穿刺等功能性手套。”
“這一次,我們又搭上了奧運會的快車,防切割滑冰服項目投產后,預計實現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陳建華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