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賽場,有一群能看透風雪的人——北京理工大學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胡偉東團隊與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合作,實現了給大氣層做“CT”,為比賽提供溫度、濕度、風場和降雪等天氣預報信息。
想要對冬奧會期間的天氣作出預測,海量的遙感數據是基礎。胡偉東介紹,團隊通過風云三號氣象衛星進行全天候、全天時的大氣觀測,獲取大氣參數、地表參數、海洋動力環境等遙感數據,相當于給大氣層做了一個“CT”。
然而,衛星直接采集到的數據成像比較模糊,要把分辨率提高4至8倍才能真正為冬奧會的天氣預報提供準確信息。“這時,我們研發的微波太赫茲遙感技術就派上了用場。”胡偉東自信地介紹,相比于傳統光學遙感,微波太赫茲遙感穿透力強,可對云層遮擋下的環境進行探測,其獨特的頻譜特性還能有針對性地獲取溫度、濕度、海冰、海風、水汽、雪深和污染指數等信息。
在微波太赫茲遙感技術的加持下,團隊對遙感數據進行分辨率增強處理,把原始圖像上的“馬賽克”洗掉,清晰的衛星圖像便能將冬奧會賽場“一覽無余”。
不過,圖像數據本身還無法直接得出天氣信息,團隊還要通過計算,對雪深、風場、降雨量等進行反向推演,最終得出每條滑雪賽道的雪深、賽場某區域的風力、是否有降雪等信息,對冬奧賽場的天氣和環境進行精準預報和監測。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