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實施市場主體登記告知承諾制改革,超過95%的企業登記業務可通過承諾制方式即時辦理。主體登記審批效率平均提升60%,企業設立最快可在10分鐘內完成審核。
1月19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1年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報告發布。報告全景展示了北京在提升便利化水平、完善監管機制、增強服務效能上開展的一系列改革探索。
多項改革加快企業“準入即準營”
去年7月份,北京在全市范圍實行新一輪“證照分離”改革工作。其中,全市范圍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等“前三扇門”事項達到132項;自貿試驗區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69項。
自2021年7月1日新一輪“證照分離”改革實施至2021年12月底,北京市“證照分離”改革政策共惠及新設市場主體3.89萬戶,占同期新設市場主體總量的28.9%。北京自貿試驗區“證照分離”改革政策共惠及新設市場主體2.16萬戶,占同期自貿試驗區新設市場主體總量的26.9%。
自2020年4月市場主體登記告知承諾制改革實施以來,全市通過承諾制方式即時辦理各類企業登記業務178.99萬件,占同期全部辦理量的95.38%。主體登記審批效率平均提升60%,企業設立最快可在10分鐘內完成審核。
2021年3月,北京市進一步規范了告知、承諾、審批等辦理流程,細化了事中事后監管方式。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已有包括“企業設立、變更、注銷登記”“重要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核發”“小餐飲店許可”等在內的12個主項133個政務服務事項實施告知承諾制改革。
全市推廣“證照聯辦”改革,首批改革重點納入了食品經營許可、小餐飲店許可、小食雜店備案、冷藏冷凍食品貯存服務提供者備案等四個食品審批高頻事項,以“一次辦好”為標準,推動營業執照與食品經營相關許可“一次填報、并聯審批、一次辦結”。
2021年4月22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證照聯辦”業務在全市上線正式運行,實現信息數據共享化、申報材料無紙化、業務流程標準化、證照發放集成化、檔案歸集自動化。
同時,開展“CCC免辦自我承諾便捷通道”試點工作,為符合要求的申請企業開通“便捷通道”。經初步估算,未來每年將降低CCC免辦審批數量1000余次,預計共節約企業時間16000余小時,大大縮短企業進口通關時間。
企業開辦便利化再升級
完善北京市企業開辦一網通辦服務平臺,實現全部企業開辦事項在“e窗通”一站辦理,提高“e窗通”集成服務效率,企業開辦時、開辦后均可自主選擇辦理營業執照(含刻制公章、員工登記)、涉稅事項(含領用發票)等,推動一網專辦、一網全辦。推廣微信小程序、移動端APP等多種在線一網通辦方式。
2021年,全市新設企業累計達23.79萬戶,同比增長28.04%,為近5年同期新高。自2021年1月20日起,全市實現開辦企業領取執照、印章、發票“三大件”電子化模式全覆蓋。
電子印章與實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企業開辦電子成果可廣泛應用于各政府部門及商業銀行、招投標等領域,便民服務不斷升級。
截至2021年12月底,北京市存量市場主體223.65萬戶,電子營業執照使用量6000余萬次,占全國使用量的43.5%。
同時,探索建立外商投資“一站式”服務體系。通過“e窗通”平臺實現為外資企業一站式辦理企業登記、預約開戶、外商投資企業信息報告填報等高頻事項。外資企業投資便利度大幅提升,投資者信心不斷增強。2021年本市新設外資企業3382戶,同比增長21.13%(較2019年增長10.2%)。
企業行政處罰信息向公眾開放查詢
完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建設,聚焦事中監管環節,創新提出“6+4”監管模式,探索實施風險監管、信用監管、分級分類監管、協同監管、科技監管、共治監管等6項基本制度,在餐飲、物流、醫療、旅游等9大行業試點推行“一業一冊”“一業一單”“一業一查”“一業一評”等4項場景化措施,提升監管精準性和監管效率。
完善信用監管機制,營造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信用監管格局。逐步完善企業信用分類標準,推進企業信用信息的歸集和公示工作,整合政府部門、法院系統、行業協會等各類信用信息形成企業信用記錄并依法公示。
截至目前,信用網共歸集各類企業信用信息2.12億條,其中包括49個部門的932萬條行政許可、187萬條行政處罰、62.18萬條抽查檢查信息;信用網公示各類企業信用信息1.05億條,對社會公眾開放查詢累計34.73億次,日均查詢量158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