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訊(記者 劉美君)12月11日,中國特色人口理論與實踐暨超大城市社會治理與人口發展戰略年度論壇(2021)、《北京人口藍皮書(2021)》發布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副校長袁吉富指出,人口是社會發展的主體,是關乎文明興衰的重要因素,圍繞中國特色人口理論與實踐和超大城市社會治理開展研討,對加強新時代中國特色人口學科和理論體系建設、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在新時代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義。”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指出,養老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意味著為全體人民提供更加豐富、更好質量、更高層次、更加便捷、更低成本的養老服務,實現人民生活質量的長期和穩步提高。
“在人口老齡化發展形勢及老年人就業需求的客觀壓力下,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具有重要意義。”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童玉芬認為,開發老年人資源不會對年輕人就業崗位形成擠壓,反而是一種拾遺補缺,目前亟需提升的不是老年人的就業率,而是要改善老年人的就業環境與就業質量。
“新時代的中國人口發展模式正發生著全面、系統而深刻的變化,需要對新時代的人口新國情進行準確梳理。”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段成榮指出,在此背景下,人口科學要不斷完善自身體系,對國家重大關切做出系統、全面、科學的回應。
“北京作為首善之區,家庭觀念和家庭行為的轉變更加突出,家庭結構與家庭功能的變化更加明顯,家庭變遷在促進技術創新、推動消費革命、實現代際平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也可能增加撫養贍養壓力、降低人口活力,帶來一些消極影響。”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楊菊華認為。
同日,《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2021)》藍皮書發布,該藍皮書是北京市委黨校社會學教研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牽頭編寫發布的“北京人口藍皮書”系列的第四部。《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2021)》藍皮書主編尹德挺表示,目前北京人口規模穩中略降、人口素質持續提升、人口分布更加均衡、人口老齡化持續加劇,“十四五”時期人口工作要在戰略引領、規模均衡、結構優化、人才聚集、生態宜居、協同推進等方面下功夫,推動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