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12日電 (池夢蕊)12月11日,據北京東城區“兩會”舉辦的“堅決落實核心區控規,持續提升城市環境品質”主題新聞發布會消息,未來,東城區將瞄準“揚古都首善之美,描繪和諧人居新畫卷”,著力推動鐘鼓樓緊鄰地區綜合整治,2022年將開展鐘鼓樓、萬寧橋周邊整治,提升正陽橋箭樓南望景觀視廊環境。在交通方面,2022年起將持續改善長安街沿線南北兩側一公里范圍交通環境,加快推進手帕胡同等次支路項目。此外,持續推進胡同停車治理,改善胡同交通秩序,推動“安寧街區”建設。
東城區城管委黨組書記、主任王品軍表示,過去五年,東城區圍繞“精致東城”的目標,對“大城市病”猛藥去疴,整治規模和力度前所未有,同時加強精細化管理,圓滿完成“十三五”任務,環境品質不斷提升。東城區完成177條大街、1004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拆除違建93萬平米,封堵“開墻打洞”近萬處,853條街巷實施架空線治理,92條實現線纜入地和架空線“清零”,清理各類桿體1.1萬根,梳理線纜2萬公里,“多桿合一”“箱體三化”的實踐經驗得到全市推廣,清理違規及隱患廣告牌匾1.2萬塊。崇雍大街恢復“文風京韻、大市銀街”的古都風貌,平安大街變身林蔭景觀大道,北大紅樓周邊環境實現整體提升。雨兒胡同等9條胡同獲評北京“最美街巷”,古都風貌得到彰顯。
同時,東城區綠色宜居水平持續提高。東城區建立垃圾分類全流程閉環體系,“示范小區”建成84個,居中心城區首位,垃圾分類日益成為居民生活新時尚。751座公廁實現“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全年無味”。龍潭三湖及青年湖、柳蔭湖水系完成連通,市級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標,榮獲了“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城市管理社會參與不斷擴大,首創的“小巷管家”模式得到全市推廣,“美麗院落”引導居民共同參與,胡同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此外,交通環境也在持續優化。14條次支路建成通車,分區連片提升165.4公里慢行交通品質。率先實施道路停車改革,綜合利用錯時共享、盤活閑置、“平改立”等策略,累計增加車位供給2.01萬個,王府井周邊在全市率先建成交通安寧步行友好街區,全區“不停車”胡同達42條,出行環境明顯改善。
未來五年,東城區將緊扣“兩軸一城一環”城市空間格局,圍繞“凈”字做足文章,全面增強城市環境的親和力,讓城市環境更加宜居。
在環境提升方面,東城區將“揚古都首善之美,描繪和諧人居新畫卷”,著力推動鐘鼓樓緊鄰地區綜合整治,2022年將開展鐘鼓樓、萬寧橋周邊整治,提升正陽橋箭樓南望景觀視廊環境;完成冬奧會保障區域及周邊環境提升工程;壓茬推進東華門大街、五道營胡同等街巷的環境整治提升。2022年計劃消除存量違建5萬平米,并保持新增違建、開墻打洞、占道經營動態清零,推動未來全面建成“基本無違法建設區”。2022年全面完成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未來還將強化后續長效管理,寫好整治提升的“后半篇文章”,推動背街小巷實現達標率和精細化長效管理率100%。同時,加快街巷治理向院落延伸,持續深化“美麗院落”建設,打造一批群眾滿意、效果突出的亮點院落。另外,2022年還將啟動編制全區戶外廣告街區規劃,并進一步推進架空線入地。
在綠色宜居方面,東城區將“下持之以恒之功,打造宜居環境新高地”。未來五年將全面提高垃圾分類質量,大力推進源頭減量,2022年將推廣“戶戶輪值”等方式,鞏固居民參與分類的成效,提升居民自主準確分類水平,保持廚余垃圾分出率不低于20%,力爭2022年居民自主投放準確率達到85%,未來達到90%以上,同時升級轉運能力,2022年完成15座密閉式清潔站(垃圾樓)改造升級。通過補充短板、優化布局,2022年實現居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全覆蓋。
在交通治理方面,東城區將打造“暢綠色高效之路,營造交通出行新體驗”。未來五年,將著力加強步行、自行車路權保障,優化健步悅騎體驗。2022年起,持續改善長安街沿線南北兩側一公里范圍交通環境,加快推進手帕胡同等次支路項目。2022年完成20條支路無障礙整治,維修城市道路10萬平方米,實施3項疏堵工程,推動學校、醫院、商圈周邊交通優化,完成雍和宮橋下空間公益便民利用。將繼續提升停車管理效能,搭建全區智慧停車誘導平臺,深挖錯時共享停車資源,2022年將增加共享停車位700個。持續推進胡同停車治理,改善胡同交通秩序,推動“安寧街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