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臨河里路4號院,荒廢了快20年的北京鋁材廠區借助新政策獲得財政資金,正悄然蛻變為升級版中關村智造大街。
市發改委近日批復城市副中心硬科技產業示范基地等首批3個老舊廠房改造支撐高精尖產業發展示范項目,提供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補助資金支持轉型。目前,本市已儲備一批此類項目,助力老舊廠房引入高精尖產業。
全市首個硬科技產業示范基地
2002年,北京鋁材廠破產停業,廠區從此荒廢16年。三年前,在中關村智造大街公司運營團隊孵化企業的倪大偉來這里時看到,一些廠房屋面坍塌,樹都從廠房里長了出來。
“但這個廠區的區位優勢極佳,身處副中心,距離環球影城、行政辦公區、運河商務區都不遠。依照通州的產業定位,我們計劃將這里打造成硬科技產業基地。”倪大偉說,這里未來將比中關村智造大街規模更大,聚焦“硬科技”,成為北京首個硬科技大型產業示范基地。根據規劃,項目總建筑面積近3萬平方米,內含1個1100平方米孵化器、1個900平方米綜合性中試實驗室、2.5萬平方米商務辦公空間,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人工智能、文化科技融合以及現代科技服務等領域,培育孵化硬科技企業。
老舊廠房改造耗資大,本市積極通過固定資產投資支持。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得到了3927萬元補助資金支持。市發改委近日批復的老舊廠房改造支撐高精尖產業發展試點項目,還有張家灣設計小鎮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首鋼科幻產業集聚區,均安排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補助資金。
集聚智造大街軟硬件智慧
外觀上,副中心硬科技產業示范基地有著濃濃的工業風,一座水塔、三根大煙囪和幾十棟建筑都保留了下來。走進去,別有洞天。“過去鋁材廠的食堂,即將變成中試實驗室。”倪大偉介紹,這些廠房層高最高有9米,很符合一些企業的設備條件,基地將采用“中試科技+空間辦公+智慧金融”一體化的新型生態服務模式,搭建硬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中心,實現創新資源要素聚集和產業上下游聯動。
不僅中關村智造大街的團隊來了,還帶了智造大街的“北斗七星服務鏈圖”,提供快制中心、創意工業設計、方案設計、檢驗檢測、中試、市場推廣營銷、知識產權7項服務,將孵化出一批高精尖創新企業。
“項目將有力提升副中心硬科技領域產業集聚和技術成果轉化承載力,推動各類技術在副中心就地轉化。”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去年6月啟動施工,計劃于2022年年底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目前已有36家企業有意向入駐,項目完成5年內預計入園企業將超100家,年均產值超30億元,年均稅收超2億元。
改造將覆蓋更多高精尖領域
據測算,首批3個老舊廠房改造支撐高精尖產業發展示范項目改造完成后,可實現年產值共計約60億元,年稅收超4億元。
張家灣設計小鎮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項目打造集設計前沿信息發布、文化活動舉辦、功能性辦公、展示交易為一體的設計產業中心,將有力激發本市文化產業創新創造活力;首鋼科幻產業集聚區通過建設科幻產業“三中心一平臺”,將作為中國科幻產業發展的重要承接地和科幻產業創新展示的重要窗口,成為京西地區城市復興新地標。
根據今年5月出臺的《關于加強騰退空間和低效樓宇改造利用促進高精尖產業發展的工作方案(試行)》,項目需要實施高水平的節能改造,實現建筑節能效率的大幅提升;注重對產業生態的培育,確保項目在實施階段主動謀劃引入優質產業,并積極為周邊社區和居民提供文化體驗、停車共享等迫切需要的公共服務。本市已初步儲備一批重點項目,涵蓋文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金融等重要高精尖產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