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市各區相繼召開黨代會,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發現,未來五年,多區都將高質量發展列為黨代會報告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各區結合各自區情,從不同角度勾勒出區域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比如,朝陽區就將優化“舍”與“得”,力促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豐臺區也將瞄準麗澤金融商務區、中關村豐臺園等重點功能區,加快創新驅動;大興區則出臺政策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助力醫藥產業。
朝陽區
優化“舍”與“得” 力促高質量發展
北青報記者從12月6日開幕的朝陽區第十三次黨代會上了解到,未來五年,朝陽區將打造成為首都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文化創新引領區、國際交往中心區、綠色宜居標桿區。未來五年的奮斗目標包括,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率先建設高質量高效益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率先形成超大城市中心城區現代化治理體系,和諧宜居國際化城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市發展質量、人居環境質量、人民生活品質和城市競爭力明顯提高。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朝陽區優化“舍”與“得”,力促高質量發展。五年來,朝陽區累計關停一般制造業企業172家,疏解再生資源場站35家;完成747家“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疏解升級商品交易市場154家、區域性物流中心118家;雅寶路等區域性專業市場集中地區疏解成效明顯。
據介紹,朝陽區進一步釋放“四個中心”“四個服務”能量,提升發展比較優勢。注重創新驅動,搶抓機遇再造優勢。堅持高端商務引領和科技創新驅動“兩條腿走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實現更大躍升。注重民生事業,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真抓實干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七有”“五性”,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豐臺區
聚焦功能區 形成產業體系
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2000 億元,五年增長 43% 以上;金融業成長為全區第一大支柱產業;新增注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超過2000家……豐臺區第十三次黨代會開幕,黨代會報告中,這些數據擲地有聲。抽絲剝繭,豐臺高質量發展的“密碼”就在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區域發展之基,產業興旺則是區域發展的動力之源。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豐臺這五年的發展離不開重點功能區的帶動:麗澤金融商務區現代金融業態持續發力,中關村豐臺園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蓬勃發展,南中軸地區“生態綠肺”肌理已現,金融、科技、文化、商務成為區域主導產業。
產業體系建設也為豐臺區經濟發展持續提供動力,比如,數字金融產業就已經成為豐臺區產業體系發展的一大亮點:華為中國、銀河證券、中國農業再保險等重點企業總部落戶豐臺,特別是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的入駐,為豐臺打造“數字金融”新名片提供了強大支持。今年9月,首屆2021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成功舉辦,麗澤獲頒“北京法定數字貨幣試驗區”……在豐臺,以數字人民幣為代表的數字金融產業正加速發展。
這五年,豐臺區堅持踐行新發展理念,對標“五子”聯動,緊抓“城南行動計劃”“兩區”建設等契機,突出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正日益成為引領首都南部地區發展新的增長極。
大興區
釋放政策紅利 助力醫藥產業
北青報記者昨天從正式開幕的大興區第六次黨代會上獲悉,大興區印發《大興區促進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措施》),共包含 5 大類、10 條政策,將從多個方面發力,促進醫藥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其中就包括支持創新藥品領域具有全球專利的新靶點、新機制、新結構、新技術等創新藥研發,生命科學領域前沿關鍵技術研究應用,特色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快速發展,發展醫藥健康與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興技術領域的交叉融合新業態等。
《措施》中釋放的政策紅利可謂“誠意滿滿”,比如,大興區將對在醫藥領域取得核心技術突破的項目等重大成果和創新資源落地,給予最高3億元資金支持。對創新藥研發予以每年最高1億元資金支持。對發展醫藥健康與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領域的交叉融合新業態等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金支持。對年度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億元(含)以上,或單品種產品年產值首次突破5億元、10億元、20億元,或獲得國內外資質認證醫藥企業、機構,分別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支持企業、高校、相關機構協同合作建設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建設臨床樣本資源庫等,給予最高3000萬元資金支持。
昌平區
未來科學城 創新主平臺
今后五年,昌平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升,努力形成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高地等。具體任務包括,全力建設好未來科學城,做強北京國際科創中心樞紐型主平臺。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全面實施未來科學城規劃,攻關未來科技、發展未來產業、集聚未來人才。這是北青報記者從12月7日開幕的昌平區第六次黨代會上了解到的情況。
據介紹,昌平區將通過做強“兩谷一園”創新引擎、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等舉措,加快打造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持續做強北京國際科創中心主平臺。此外,昌平區還將高標準推進“兩區”建設,筑牢融入新發展格局支撐點。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塑造城鄉深度融合范例。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昌平正加快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北京兩家全球“燈塔工廠”均落戶昌平,將實施小米“燈塔工廠”、華為生態數字經濟產業園等一批項目,積極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承載區。“燈塔工廠”是指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尖端技術應用整合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堪為全球表率的領先企業,代表當今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的最高水平。
房山區
打造產業群 形成“雙百億級”
未來五年,房山區將圍繞高端制造、新材料,打造兩個“雙百億級”產業集群。北青報記者從房山區第九次黨代會上了解到,房山區將在“五子”聯動中找準定位、主動作為,深度融入“兩區”建設,不斷完善政策扶持、空間資源和目標企業清單,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全面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未來五年,房山區以“兩基地三園區”建設為核心,將充分發揮中關村房山園帶動作用,統籌各園區規劃、產業、政策、資源和服務配套,推動優質項目向重點功能區聚集。做強做大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積極發展智能應急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細分領域,打造“雙百億級”高端制造產業集群;做強做大北京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培育壯大石墨烯、氫能、新型顯示材料等產業,打造雙百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
此外,房山區將以北京基金小鎮、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等園區為重點,進一步健全風險防范體系,提升金融產業對地區發展的貢獻度;精心培育生命健康產業園區,以京東方生命科技產業園、中糧健康科技園、北航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等為重點,深入推動智慧醫工產品、智慧醫療、智慧健康、中醫藥產業等領域創新發展,打造百億級醫藥健康產業集群。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 蒲長廷 劉婧 蔣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