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農業農村局圍繞結構調整富民這一主線,堅持政策促動、科技推動、龍頭驅動、示范帶動、市場聯動“五動聚力”,著力培育新動能,打造新業態,扶持新主體,拓展新渠道,縣域農業呈現出“雜糧面積擴大、特色種植突出、增收渠道多元”的良好局面,為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棗強縣農業農村局充分發揮“院縣合作”優勢,組建了專家團隊,進行技術研究、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開展現場觀摩、巡回指導、測產驗收等活動40余次。積極邀請中國農大、河北農大等大專院校的老師來該縣舉辦培訓班,并選派70名農業科技人員下沉一線,開展技術服務,進一步開闊了農民思路。
棗強縣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創新“大園區(基地)+小業主”“黨建+合作社+農戶”等多種模式,引導農民以承包地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勵承包農戶開展聯戶經營,引導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擴大生產經營面積,推動集約規模經營。目前,全縣共培育專業大戶320家、家庭農場145個、農民專業示范社合作社116個、產業化龍頭企業25個。
棗強縣堅持把樣板示范作為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先后改造提升百畝果蔬種植基地20個,建設雜糧千畝示范方20個,創建了萬畝種植基地4個,順利完成41.9萬畝糧食生產核心區、8.1萬畝節水示范區、5.7萬畝結構調整示范區和4.96萬畝特色種植示范區建設。同時,積極探索農業產業新業態,深入推進農產品的精深加工,進一步延伸了農業產業鏈條,提升了農產品綜合競爭力。
棗強縣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圍繞訂單擴種專用品種,瞄準市民餐桌生產土特品種,涌現出一大批種植典型,全縣新增“萬元田”5856畝。同時,積極對接北京新發地,簽訂了茄子、山楂、玉露香梨等銷售協議,與中化現代農業公司建立“1+2+3”合作模式,建設了1個農技服務中心和3個托管服務種植示范區,進一步拓寬了經營渠道,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棗強縣農業農村局將立足新發展理念,全力做好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大文章,全面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付金珍 李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