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琨御府東區7號樓啟動第二輪核酸檢測
東區6棟樓首輪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街道為每戶居民購置面包、香腸、口罩等物資,派專人送上門
12月5日,一家電商平臺的配送員將小區住戶外賣送至物資接收點。
12月3日0時43分,街道工作人員在核對“掃樓”后的信息。
12月5日,海淀琨御府,工作人員在7號樓2、3單元門口為住戶測核酸。 A04-A05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12月5日,工作人員在給公共區域消毒。
12月5日下午,采取管控措施的海淀區琨御府東區7號樓啟動了第二輪核酸檢測。此前,北京市海淀區八里莊街道及區疾控部門第一時間開展流調排查、核酸檢測。12月3日凌晨,八里莊街道完成琨御府東區6幢樓宇(5、6、7、8、9、10號樓)居住人員核酸和環境檢測,樣本結果均為陰性。
12月2日,海淀區1名哈爾濱市來京人員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經初步調查,該陽性人員常住哈爾濱市,11月26日與哈爾濱市確診病例在密閉空間有接觸,11月28日乘坐CZ6268航班從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到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京暫住地為海淀區琨御府東區7號樓。
當天下午,海淀區有關部門、八里莊街道及恩濟莊派出所等單位第一時間響應,開展流調排查,對琨御府東區采取管控措施,啟動相關區域人員核酸檢測。街道社區抽調干部上百人組成防疫專班,落實管控措施,并部署好居民的生活保障等工作。
面對疫情,街道采取了“精準防控”的舉措,對琨御府東區7號樓1單元實行封控管理,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的管理措施;7號樓2單元、3單元按管控區管理,其余區域(5、6、8、9、10號樓)按防范區管理。
此外,為了保證管控措施和防疫措施落實到位,恩濟莊派出所派出警力進行24小時值守。恩濟莊派出所第四社區警務隊隊長陳偉達告訴記者,公安民警第一時間配合疫情核查、流調等工作開展,此次封控實施以來,派出所全員在崗,確保整個封控區域的防疫措施落實到位,同時也配合街道滿足好居民的訴求、保障好居民的生活。
●生活保障
“大禮包”配送上門包括面包、口罩等物資
針對琨御府東區7號樓3個單元的居民,海淀區八里莊街道立即部署啟動了管控居民的生活保障服務。街道為每一戶居民購置了生活物資和防疫物資,同時派專人為居民配送上門。八里莊街道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許劍光介紹,這項工作從12月2日啟動管控措施后就開始了。
“我們的人員第一時間到現場開展工作,從通知到集結到現場,也就半小時。”許劍光介紹,街道及社區抽調百余名干部,參與防疫工作,僅核酸檢測,除了醫務人員的工作外,涉及的掃碼、通知人員、現場秩序維護等具體工作均由街道和社區的同志來完成。
徐莊社區黨總支書記秦娜在琨御府東區做協調保障工作,從12月2日一直忙碌到第二天下午3點,“我們要做各種現場對接,為封控區域人員的全員核酸檢測提供準確臺賬,同時為相關人員轉運、現場核酸檢測等工作,進行快速協調和聯絡。”
12月3日下午3點,來自八里莊街道的“愛心大禮包”送到7號樓前。“‘大禮包’中有為住戶緊急配備的面包、香腸、濕紙巾、口罩等生活和防疫物資。”秦娜介紹。
一家快遞公司錦繡大地分部的負責人介紹,該公司一名快遞小哥因配送快遞被滯留在琨御府下沉廣場,“在小區里等待核酸檢測結果的時候,社區特意安排他在等候室休息,還給他準備了夜宵。”該負責人說,他們已經組建了一支8人志愿小分隊,隨時等待社區通知,為封控區居民送餐送物。
八里莊街道黨工委書記曾濤介紹,“街道已構建起上下貫通、左右協調、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疫情防控體系,街道將按照防控要求,切實做好防控和保障工作。”
●就醫需求
尿毒癥患者透析 從社區到醫院閉環接送
八里莊社區服務中心業務副主任靳曉宇告訴記者,封閉管控后,針對居民的生活、就醫等各種需求,街道和社區都進行了摸排,保障他們的生活不受影響。
“我們有家庭醫生團隊,公示了醫生電話,有問題隨時可以咨詢。社區干部如果有需求,可直接聯系家庭醫生。”靳曉宇介紹,在相關工作開展期間,街道了解到琨御府東區7號樓1單元有一位尿毒癥患者,需每三天做一次透析治療。為了不影響其就醫,街道聯系了他平時常去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
靳曉宇解釋,如果更換醫院,還要涉及檢查、登記等手續。“街道加急為他做了核酸檢測,并將他閉環送到了醫院做透析。未來他的治療接送、進醫院前的核酸檢測,我們還會持續保障。”
許劍光說,對于封閉管控區域的居民,社區通過“敲門行動”和電話聯系等方式,建立臺賬。其中,對重癥、孕產婦或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等,會專門建立臺賬。
“目前統計,有3個人需要聯系醫院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還有一位居民前期做了手術,需要拆線,我們也會保障好他的就醫需求。”許劍光說,“所有居民的訴求我們都會關注到,也會竭盡全力解決。”
●人員流調
工作人員連夜打電話核對270戶居民信息
第一時間摸排清楚社區的情況,并為后續工作開展建立臺賬,也是防疫工作的重要一環。
12月2日下午,八里莊街道黨群工作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陳思被抽調到防疫專班,負責打電話摸排7號樓三個單元實際居住人數,并登記相關居民信息。
“前期我們也有住戶信息的臺賬。為了精準防控,我們列了應住人數、實住人數和離開人數的表,摸底11月28日以后誰在這兒呆過。”陳思說,她和同事們對270戶居民逐一進行電話詢問。
“我們問居民,你是不是居住在7號樓某單元某房間,28日以后有沒有朋友來過家里。”陳思說,如果有朋友來過,就會問清楚訪客的姓名、工作單位,同時,還會對一些特殊情況的居民,如孕婦、老年人等進行信息記錄。
在調查中,還會出現有些房子出租出去了,但一直無人居住。這時,工作人員會登記出應住人員1人、實住人員0人,離開人數為1人,同時備注出實際情況的信息。“我們至少聯系3次以上,并確保登記的信息準確。”從12月2日晚8點起,陳思和同事們一直打電話到3日凌晨2點半。
A04-A05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吳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