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訊 (記者 劉美君 蔡健雅)冬季的內蒙古,景色壯美。站在烏蘭察布宏福農業現代產業園,看見的是30萬平方米的“全智能溫室”,滿眼生機盎然。
“全智能溫室”高8米、面積約30萬平方米。
步入溫室植物工廠,你會發現被新技術賦能的現代農業遠比想象中還有趣兒。在這里,農業不再是人們印象中的農田,不再是腳下泥濘的土地,而是番茄藤蔓綠意蔥蔥,一派喜人模樣,讓人難掩笑容。
番茄種植采用蜜蜂授粉和無土栽培。內蒙古察右前旗融媒體中心張鑫攝
作為從水泥地上“生長”起來的現代化農業,它的茁壯成長離不開北京市大興區的多方“照料”。
2020年,大興區發揮傳統農業科技優勢,充分利用察右前旗資源稟賦,強化兩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力,經過雙方多次協商和論證,位于大興區龐各莊鎮的北京宏福集團逐漸納入了深化產業協作的范圍。為了讓它更快地安營扎寨,大興區還從2021年度京蒙協作資金中“拿”出500萬元助力。
宏福農業現代產業園總體規劃占地面積4000余畝,計劃5至7年建成一個以現代農業、康養文旅為核心的現代化綜合性園區。
番茄種植采用蜜蜂授粉和無土栽培。內蒙古察右前旗融媒體中心張鑫攝
說起它的培育,很稀奇。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育苗到出果,全程不用一滴農藥全部采用蜜蜂授粉和無土栽培的先進生產方式。這不,番茄苗正探出腦袋打量著這個四季如春的智能溫室,在高科技的“保駕護航”中一點點成長。
番茄種植采用蜜蜂授粉和無土栽培。內蒙古察右前旗融媒體中心張鑫攝
自宏福農業產業園落地以來,和無數農民朋友一樣,察哈爾右翼前期土貴烏拉鎮的楊培平也擼起袖子加油干,此刻,他正穿梭在各式管道和黃色尼龍吊線間熟練地側枝、梳花。
現代農業工廠化生產產業工人。袁偉攝
一個月前,他還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如今,能每月穩拿3000元的工資。“沒想到咱也能過上在家門口就業的好日子,再也不用擔心沒收入了。只要完成了既定的植株數,我們還能有獎勵呢,輕輕松松一個月就能拿到3500元。”他說,“要是再不加油干,這不辜負政府這片心嘛”。
心踏實了,村民們干勁也更足了!目前,察右前旗各鄉鎮共有的180多名村民進入宏福農業打工,“早八晚五”的工作時間和優厚的待遇讓這些村民過上了上班族的日子。
現代農業工廠化生產產業工人。內蒙古察右前旗融媒體中心曹文考攝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烏蘭察布宏福農業現代產業園首期建設的30萬平方米智能溫室及配套設施已基本完工,12月底便可掛果,年總產果蔬可達1.2萬噸。
產業園首期種植番茄12月底便可掛果。內蒙古察右前旗融媒體中心張鑫攝
待120萬平方米的“番茄小鎮”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生產生鮮果蔬近4萬噸,年產值過10億元,預計將吸引游客10萬人次,帶動當地農民6800人穩定就業,將成為京津冀地區又一個重要的蔬菜供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