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訊(記者 蔡健雅)11月2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圍繞新一批市級賦權召開新聞發布會。據悉,從11月6日起,北京城市副中心將行使新一批市級行政權力,由“57+101”構成,包括對城市副中心賦權和對自貿區組團賦權。
11月2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圍繞新一批市級賦權召開新聞發布會。千龍網記者 蔡健雅攝
其中城市副中心812平方公里范圍內行使的市級權力57項,承接主體為副中心管委會。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運河商務區和張家灣設計小鎮組團約10.87平方公里區域內行使的市級權力101項,包括優化產業發展環境類賦權29項,由通州區政府相關部門承接;工程項目建設類賦權72項,由城市副中心管委會承接。
發布會上,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胡九龍著重介紹了新一批市級賦權的幾個顯著特點。
賦權更加系統、內容更加豐富。特別是對于涉地審批類市級權力,經過此次賦權后,土地利用、土地征轉、土地儲備等三項涉地審批權基本全鏈條賦予城市副中心,契合了當前副中心集中建設對土地資源的集中管理需求,進一步提高了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工作效率,也極大改善辦事主體的辦事體驗。另外,對發改領域的賦權,更加有利于加強對社會投資的精準引導和指導,改善投資調控和規范管理,更有效地推動副中心建設投資任務落實到位;對建管領域的賦權,可實現對工程項目建設的關鍵環節進行有效監管,并在城市副中心廣泛推動綠色建筑,助力綠色城市建設。
更加注意“權力鏈”的完整,既承接審批權,又承接監管權,是一次全新的測試和考驗。首批賦權,副中心更多是承擔了審批和許可的工作,過程監督、行政處罰、行政檢查等監管職權仍由市級相關部門承擔。此次賦權,副中心嚴格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同步承接了一批監管職責,這也對副中心管委會充分發揮現有體制效能、加強工作機制創新、推動與通州區政府深度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更加注重賦權對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放管服”改革的積極作用。此次賦權除規劃建設領域賦權外,涉及更多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促進投資辦理等與營商環境改善直接相關的市級權力,城市副中心將充分發揮“兩區”建設新優勢,積極作為、通力配合,將市政府賦予的權限依法依規用足用好,在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始終走在全市前列。
更加重視承接賦權。為確保新一批賦權接得住、接得穩、接得好,在啟動賦權初期,各部門在研究論證中便逐項擬定了配套制度和承接措施,做到科學論證、有理有據、形成閉環。對審批事項移交、網絡系統對接、信息公開、信訪辦理等相關工作提出明確措施,并擬定了會商制度、信息共享制度、承接過渡制度、專家論證制度、報備制度等配套制度,確保及時承接、運行有序。
據了解,下一步副中心將緊緊圍繞努力創造“城市副中心質量”、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就承接更大范圍的市級賦權進行研究論證。為發揮副中心在改革創新上的先行先試作用,副中心在爭取更大范圍賦權的基礎上,還將積極爭取市級授權,豐富改革創新的工具箱,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更大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