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十粒種,一粒自北京”。北京種業發展根基深厚,打造中國“種業之都”底氣十足。自2010年首次提出打造“種業之都”,10余年來,“京”字號種子持續領跑全國。
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創制的“京麥”系列雜交小麥開始大規模推廣應用,為實現農業科技強國夢奉獻了一張功能強勁的“北京芯片”。中國二系雜交小麥作為我國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正快速走向大面積生產。實現了中國雜交小麥人50多年以來夢寐以求的夢想。
小麥育種革命
雜交小麥是國際小麥科學百年來的世界難題,被認為是大幅度提高小麥產量、保障糧食安全重要途徑。1992 年以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首次發現小麥光溫敏不育種質,通過不育系、恢復系、強優勢雜交種、高效制種技術等的系統創新,創建了“中國二系雜交小麥技術體系”。全面解決了國際雜交小麥長達60年的科學難題和技術瓶頸,引領當今國際雜交小麥發展方向,是我國繼雜交水稻之后又一原創性重大成果(袁隆平,2012)。自“十五”以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團隊牽頭國家“863 計劃”及“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在雜交小麥種質資源和雜種優勢理論方面不斷創新,并率先實現雜交小麥的產業化,居國際領先地位。
保障糧食安全的新途徑
以新一代 BS 型小麥光溫敏不育系為基礎,“井噴式”審定了京麥 179、京麥 183、JM6-3等“京麥系列”雜交小麥換代新品種 12 個,在品種審定數量、類型及適應區域等方面均了實現跨越式發展。大面積示范應用300余萬畝,平均增產15%以上。
“京麥系列”雜交小麥在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一帶一路”國家試種成功,首次在國外(烏茲別克斯坦)審定了 JM6-3,產生了良好的國際影響。
“京麥系列”雜交小麥豐產穩產、節水抗旱性、耐鹽堿性表現突出,可節水 30~50%,省肥20%,在高產田可增產15%,中低產田增產20~30%。專家預測,2030年雜交小麥應用按2億畝計算,可新增產小麥150億公斤/年,可解決約5000萬人的口糧。
近年來,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合作,在巴基斯坦、孟加拉、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開展雜交小麥的示范推廣,深受當地農民的喜愛,打造了中國現代農業高技術成果“走出去”的又一精品和名片。
小麥高端種業的先鋒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在河南鄧州市打造我國首個雜交小麥產業化基地,已建成100畝分子育種與種子加工區,300畝遺傳育種研發區,輻射帶動豫南地區建設60000畝規?;品N示范區。圍繞雜交種子生產關鍵環節,開展了基于混播制種模式的 降本增效關鍵技術研發,機械化操作水平達到 95% 以上。
“十三五”期間,在豫南、云南、四川、重慶、山東建立雜交小麥規?;品N及規模化制種產量水平穩定達到 350kg/畝以上,較“十二五”時期綜合制種成本降低約15%。實現中試和規?;品N產量分別突破400 公斤 / 畝和 300 公斤 / 畝,保障雜交小麥產業化發展。豐富和完善了雜交小麥上中下游科技研發與創新體系,全面貫通了雜交小麥產業鏈,打造了雜交小麥商業化育種體系,使中國成為全球利用不育系實現雜交小麥商業化的唯一國家。
“京麥 179”規?;觳ブ品N突破 350kg/ 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