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
中國寧波網記者陳朝霞 通訊員孫勇 裘保莉
打造1個千年羅城博物館群,建設10個特色文博地標,塑造10個特色文博類文旅品牌;重點實現千年羅城“換芯”、文化遺存“喚醒”和文化地標“換新”三大成就;至“十四五”規劃期末,以千年海曙文博文化為精神內核,以“文博遺產+現代生活”模式,成功打造全國聞名的“千年海曙·文博新都”……
(資料圖片)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海曙都市文博區發展規劃研討會上,《海曙區都市文博區文化發展規劃(2022-2025)》(征求意見稿)全新亮相,以上是該規劃提出的打造海曙“都市文博區”的一些具體目標。
享有“千年府城”美譽的海曙是寧波國家歷史文化名核心區,也是寧波傳統文博資源最稠密的區域。
被譽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的海曙,轄區內擁有寧波八大歷史文化街區中的七個,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浙東運河段穿城而過,僅羅城范圍內,就有文物建筑117處,還建成了各類博物館、陳列館、名人館20余處。基于這些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海曙正在加快打造“都市文博區”。
永豐庫遺址。
記者看到,規劃加強了頂層設計和空間布局,提出構建“一核引領、兩翼并舉、三區聯動、多點帶動、五路示范”的文博強區發展空間布局。
其中,以“羅城文博集聚區”一核引領。以望京門城墻遺址博物館、天一閣博物院二期為牽引,有機串聯鼓樓、城隍廟、白云莊、天封塔等羅城內部歷史遺存,輻射寧波塘河文化陳列館、屠呦呦舊居陳列館和“嶺讀”城市書房等現代場館,依托科技手段、沉浸體驗,實施“點靚”計劃、“喚醒”工程,打造海曙羅城博物館群,構建海曙區現代文博文化集聚發展模式。
以“產業+文化協同”兩翼并舉,塑造海曙文博賦能的公共文化與文化產業協同發展格局。
以羅城博物館地標群為依托,多點聯動構建文博特色旅游經濟圈。
建設一批特色文博旅游功能區,打造一批特色文博旅游目的地,構建文博特色鮮明、海曙品牌突出的文博旅游業發展增長極。
推進海曙區海絲文化、運河文化、府城文化、書香文化和紅色文化“五大”都市文博脈絡建設,形成“五大”主題交融的文博文脈空間形態。
南塘老街。
基于這“五大”文化脈絡,規劃還聚焦“創意化+年輕化”、凸顯“數字化+互動化”、打造“沉浸化+商業化”、塑造“新地標+場景化”,從“老故事新說、老文物新展、老遺址新顏、老城區新貌”四個維度,提出了12項重點任務。
這12項重點任務包括打造千年羅城博物館特色群落、打造“天一閣·月湖”世界級景區、打造海曙文博文創綜合體驗區、推進文博產業集聚式融合發展、加強文化遺產創新性保護發展、立足節慶與夜經濟賦能文博業、建設千年海曙全域文博品牌、打造標志性文博消費示范商圈、創新文博經典文化的傳播方式、建設“千年海曙·文博新都”地標、打造特色農文博融合發展新格局、立足數智化搶占文博元宇宙賽道。
天封塔。
以打造“千年羅城博物館特色群落”為例,將依托明州千年羅城文物建筑和歷保建筑,建設天一閣南館項目,聯動天一閣·月湖景區、秀水、永壽等歷史文化街區,將鼓樓、寶奎巷、督學行署、高麗使館遺址、錢業會館、塘河文化陳列館、葉宅等場館,通過保護修繕和開放利用并重,打造成為“小而精”的博物館群;依托城市更新,引導和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公民等社會力量參與羅城博物館群落的創意性保護利用,植入小體量網紅商業業態,形成一批集文博展示、創意生活、商業旅游和文化體驗于一體的主題鮮明、富有活力、立意獨特且“小而美”的特色博物館群。
天一閣·月湖景區。
在重點任務中,鼓勵開設海曙文博文創體驗旗艦店,打造梁祝文化公園夜游項目,加快建設大西壩遺址公園,加快開展西塘河運河風情帶建設,以現代理念重塑高橋,打造寶奎巷宋韻美學文化體驗區,建設海曙浙東唐詩小鎮,重點推進鄞江古鎮、李家坑村、建岙村、崔岙村“一鎮三村”保護發展工作,繼續辦好海曙區“美好生活節”,舉辦海曙區咖啡文化生活節、濱水音樂節,打造文博旅游產品IP。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