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學院社區“老板娘”共富工坊。(陳朝霞王微攝)
“你們公司又來送貨了,太好了。大家會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加工任務。”昨天,在海曙區高橋鎮學院社區星海熙園小區居民自治服務站,“老板娘”共富工坊又收到了古唐工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送來的等待加工的工藝品配件,這讓社區黨支部書記陸妍琳非常開心。
“社區有居民1萬多人。一方面,居民中隨遷老人和全職寶媽較多,有靈活就業的需求;另一方面,轄區也有企業有產品外派加工的需求。于是,社區搭建‘老板娘’共富工坊這一平臺,實現企業與居民的‘雙向奔富’。”陸妍琳介紹。
今年開春后,學院社區黨支部聯合物業、業委會等黨建聯建單位,開展大走訪大排摸,發現居民對“手工活”的需求較大,于是立即行動,經黨建聯建資源排摸了解,轄區企業古唐工藝品有限公司可以提供工藝品外派加工。
隨后,學院社區又在社區的“職來職往”微信群內公布了招募對象和招募內容,很快吸引了眾多居民報名。有了點對點合作對象,“老板娘”共富工坊順利開張,20名居民成為工坊第一批上崗的“職工”。
記者在現場看到,居民剪線頭、掛吊牌、折紙盒,把工藝品進行整理加工?!盎顑汉唵?,身體完全吃得消?!币淹诵莸母哒駱s阿姨操著一口東北話告訴記者:“咱平時閑著沒地兒去,還整天這毛病那毛病的。現在好啦,有活干啦,不僅有錢掙,人也有勁頭了。這個很適合我們老年人,真是太感謝了!”
“僅僅兩天時間,共富工坊共為居民增收上千元。目前,還有更多提供外派加工的企業‘在路上’,而西堤陽光小區、學苑名府小區、青年才郡小區居民自治服務站點的共富工坊也將陸續開張?!标戝胀嘎?,通過“老板娘”共富工坊的運作,不僅促進了本轄區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的有效銜接,同時激發了受益群體的“雙向奔富”,也促使居民完成了從“服務對象”到“公益志愿者”的轉變,提升他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主人翁意識。(記者陳朝霞 通訊員王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