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記者 孫肖 通訊員 顧思南 文/攝
今天上午,寧波市氣象臺發布《2022寧波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用數據帶你回顧2022年我們一同經歷的冷暖陰晴。2022年連陰雨(雪)、強對流天氣頻發重發、盛夏高溫熱浪、氣象干旱、秋臺風“軒嵐諾”和“梅花”、寒潮等災害性天氣過程給我市經濟社會、農業生產、城市安全和居民生活等帶來較大影響。
(相關資料圖)
1.最強“梅花”正面襲,瓢潑大雨來勢洶
2212號臺風“梅花”于9月14日在舟山普陀沿海以強臺風級登陸,正面襲擊我市;“梅花”為2022年首個登陸華東沿海的臺風。受“梅花”影響,我市雨量大、波及面廣,過程雨量全市平均291毫米,有5個區(縣、市)超300毫米,最大雨量中心位于四明山區,最大單站雨量707毫米(余姚夏家嶺站),最大小時雨強98.6毫米(海曙薛家站);70個鄉鎮(街道)超300毫米,影響面積約占33%,143個鄉鎮(街道)超200毫米,影響面積約占84%。“梅花”登陸后移速快、短時強降水持續時間長,暴雨中心1小時、3小時、6小時和12小時等短歷時降水強度均超過2106號臺風“煙花”,表現為“梅花”帶來的強降水較“煙花”更為集中,導致多處低洼地段出現積水。
臺風“梅花”過程雨量地區分布(單位:毫米)
2.夏季高溫創紀錄,三輪熱浪難出戶
2022年夏季(6~8月)我市高溫綜合強度為195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共出現三輪(7月11~18日、7月22~29日、8月5~23日)大范圍、持續性的罕見高溫熱浪過程,高溫預警信號發布數量超歷史。高溫酷熱極端性顯著,35℃以上高溫日數全市平均50天,38℃以上高溫日數全市平均22.1天,分別比常年偏多29.8天、18.7天,均創歷史同期紀錄;各區(縣、市)極端最高氣溫均在40℃以上,其中,北侖(40.8℃)、寧海(40.8℃)和象山(42.7℃)均創當地歷史紀錄。40℃以上酷熱天氣最長連續4天,出現在余姚。
寧波市2022年夏季高溫日數地區分布(單位:天)
3.下擊暴流驟然至,極端大風致災強
2022年7月,我市強對流天氣多發,災害影響明顯,其中,強對流大風對我市部分地區的影響尤為極端,多個氣象站極大風速創歷史新高。7月12日鄞州站13級(37.9米/秒)、7月17日奉化莼湖塘頭站12級【33.7米/秒,下擊暴流(一種雷暴云中的強下沉氣流,到達地面后會產生一股輻散型或直線型大風)】和7月26日北侖招商國際13級(39.3米/秒),均創各站歷史最大紀錄。
4.出入梅早梅期短,梅期頻現強對流
我市6月10日入梅,略偏早(常年6月12日),6月26日出梅,偏早9天(常年7月5日),梅雨期僅16天,偏少7天。梅雨形勢不典型,主要以過程性降水為主,全市平均梅雨量127毫米,偏少53%(常年271毫米)。梅期降水總體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6月9日夜里至20日出現三次過程性暴雨;第二階段,6月22日下午到25日多強對流天氣,降水分布不均并伴雷雨大風,其中24日下午到夜里接連遭遇三輪強對流,城區多地出現直徑3厘米左右冰雹,各區(縣、市)均出現7~9級短時10級雷雨大風,最大小時雨強83毫米(慈溪勝山站),梅雨期內出現如此劇烈的強對流天氣歷史罕見。
5.“V”型走位“軒嵐諾”,風力超強滯時長
2211號臺風“軒嵐諾”生成后一路西行,在臺灣以東洋面發生深“V”型轉向,為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出現在臺灣以東洋面的“V”型怪異路徑;爾后向北偏西方向移動,沿浙江近海北上后在寧波沿海轉向東北逐漸遠離。“軒嵐諾”帶來的降水給我市32座大中型水庫增蓄1億立方米,個別地區旱情得到了緩解,但“軒嵐諾”超強臺風級維持時間長達104小時,大風影響范圍廣,全市鄉鎮(街道)出現11級大風的有6個,10級以上的有16個,8級以上的有84個;大風持續時間長,我市沿海海面12級大風累計6小時,10級以上大風累計28小時,陸地8級以上大風累計61小時。
臺風“軒嵐諾”移動路徑
6.冬末陰雨細綿長,日照時數創新低
1月22日~2月23日,我市出現連陰雨(雪)天氣,時間長達30天,其中1月29日~30日、2月3日~4日山區出現降雪,2月22日~23日平原出現雨夾雪,高海拔山區積雪超10厘米。全市平均降水量206毫米,為歷史同期第二多;平均降水日數24.3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0.1天;平均日照時數32.2小時,僅為常年同期28%,創歷史同期新低。
1月22日~2月23日鄞州站降水量和日照時數時間分布
7.冷暖氣流相碰撞,秋末冰雹史難見
11月28日,北方冷空氣東移南下,我市出現異常回暖,市區最高氣溫達22.7℃;暖濕氣流的加強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近地層空氣因受熱而上升,高空有弱冷空氣下沉,冷暖空氣交匯,形成了雷電等強對流天氣;29日凌晨,寧海前童等地還出現了冰雹。寧波各地冰雹天氣主要出現在3~9月,以春季出現次數最多,11月末出現冰雹歷史上相當罕見。
8.入春偏早入夏晚,三月春風送暖陽
2月28日,我市進入氣象學意義上的春天,偏早9天(常年3月9日)。5月29日,我市進入氣象學意義上的夏天,偏晚9天(常年5月20日)。
2月28日~3月14日,全市平均氣溫14.4℃,平均最高氣溫21.1℃,均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全市平均最低氣溫9.5℃,列歷史同期第三高,僅次于1997年的9.8℃和1960年的9.6℃。3月11日~13日,市區最高氣溫分別達27.4℃、25.9℃、28.9℃,全市平均最高氣溫分別達28℃、29.2℃、31.3℃,連續3天創歷史同日最高紀錄。3月12日~14日,市區最低氣溫分別達14.3℃、19.2℃和15.8℃,連續3天創歷史同日最低氣溫之最高紀錄。“熱情”的春風引來了百花爭妍。
9.出梅即遇強夏旱,人工增雨緩旱情
出梅后我市降水異常偏少,6月26日~8月31日全市平均降水量164.3毫米,偏少60.1%(常年412.1毫米),為歷史同期第四少;各區(縣、市)偏少5~8成,其中,鎮海、象山為歷史同期最少,奉化、寧海為歷史同期第二少。
降水偏少導致氣象干旱持續發展,各區(縣、市)先后出現輕到中度氣象干旱,其中南部部分地區為嚴重氣象干旱;8月13日,市森林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發布了森林火險橙色預警。市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辦公室抓住為數不多的有利降水天氣形勢,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共29輪次,有效降低了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增加了水庫蓄水,為緩解旱情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10.十一月末遇寒潮,甬城速寒秒入冬
11月29日~12月2日,受寒潮影響,我市迎來強降溫、大風和小雨雪天氣,日平均氣溫過程降溫幅度14~18℃(市區15.8℃),過程最低氣溫0~2℃(市區0.7℃),山區普遍在-1~-4℃,極端最低氣溫-4.9℃(余姚棠溪站),部分山區積雪1~2厘米,并伴有道路結冰;沿海海面出現9~10級偏北大風,沿海地區和杭州灣7~9級,內陸平原6~8級。11月30日,我市進入氣象學意義上的冬天,偏早4天(常年12月4日)。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