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錢村風貌。(通訊員供圖)
春色有情三月柳,夕陽難理一湖煙。陽春三月,走進東錢湖鎮高錢村,青山環抱、碧水悠悠,一派無限好風光。在村紅色黨建主題公園,村民們三五成群,有的悠閑漫步,有的打太極拳,還有的聚在一起聊家常。高錢村婦女主任史嬌君告訴記者:“這座主題公園是去年6月底建成的,公園旁邊還有新擴建的村文化禮堂、文化廣場、余天任墓道石刻和青雷山步行道入口,每到周末人流如織。”
高錢村隸屬鄞州區東錢湖鎮,現有常住人口約1900人。取名“高錢”,源于高友文、錢頃兩位志趣相投、隱學故里的前人。在創建全國文明村的征程中,高錢村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村容村貌悄然嬗變。670米長的進村主干道全部重新鋪設瀝青,地下排水設施更新,再也不用擔心雨天路面坑坑洼洼四處濺水了;村內兩個工業園區重新規整,不僅投資800萬元重新鋪設了兩條1200米長的瀝青路,還同步美化環境;占地面積21畝的村級人才公寓即將啟動建設,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的村安置房七期八期即將進行土地“招拍掛”……這幾年,高錢村以美麗鄉村為載體,以創建全國文明村為目標,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村莊面貌大變樣,道路變寬了,環境變美了,嶄新的公園、幼兒園、文化禮堂成為“標配”。
全民參與志愿服務。每天早上8時半,“高錢繡綠護衛隊”紅馬甲志愿者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從村委會準時出發,開始一天的志愿服務活動。“自從參與志愿者服務以來,我已經練就了‘火眼金睛’,任何垃圾都逃不過我們的眼睛。為了減少二次環境污染,將環保理念貫徹到底,我們把原來的垃圾袋換成了可重復利用的鉛桶,而現在里面的垃圾越來越少了,村里的安全系數越來越高了。”志愿者錢亞珍說。
高錢村共有注冊志愿者234人,每天都會開展志愿活動。“高錢繡綠護衛隊”成員平均年齡50歲,年齡最大的已經80歲,最小的才18歲,他們全年無休,每天一組輪值上下午兩場巡邏,將路上的塑料袋、煙頭、廢棄紙張等一一撿拾干凈,像對待自己的家一樣保護村莊環境。
把民主自治放首位。“衡量一個村是否文明,民主自治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換言之,村里怎么發展、如何治理,都讓村民說了算。”高錢村黨總支書記許南勇告訴記者。這幾年,高錢村不斷提升基層治理透明度,創新推出“11123”工作機制,讓群眾也能參與到村級事務中,提升滿意度。堅持“1個制度”,建立健全村民議事委員會與“四議兩公開”制度;編發“1份簡報”,村黨總支每周編發一期村情簡報;建成“1個屏幕”,在村辦公樓門口安裝了LED顯示屏,定時循環播放有關村級事務、管理決策、民主自治的視頻、圖片資料和政策宣傳片;用好“微信短信2個平臺”,將村務在公眾號上進行推送;做到“3個堅持”,堅持黨務、村務、財務全面公開,切實做到保障群眾對村級事務的知情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在村民們的群策群力下,該村發展欣欣向榮,文明鄉風建設持續推動。不僅創作了凝聚民心的村歌《高錢我的家》,打造了“春耕、夏種、秋收、暖冬”文化禮堂四季活動,定期開展剪紙、書法、繪畫、詩歌等培訓課程,還自編自演了頗具鄉土氣息的鄉村舞蹈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該村將以人為本擺在首位,為考上大學的村民發放“人才獎勵”,為生病的村民報銷部分醫藥費,為6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過年紅包”,還以創建全國文明村為契機,在村內評選了一批“慈孝”之星。此前,村里的愛心企業主鄭海華夫妻倆愛心捐款300多萬元修建了嶄新的村入口牌樓和登山道。
記者王博
通訊員李玲玲 袁戰友
實習生余策
關鍵詞: 東錢湖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