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川民俗村民俗文化表演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 供圖
(資料圖片)
在沃野田園,割稻插秧、抓魚、學習中草藥知識……暑期,走進吉林鄉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旖旎風光,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整齊劃一的屋舍,錯落有致的庭院,一幅幅嶄新的鄉村旅游美景讓人耳目一新。
近年來,吉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挖掘綠色生態、民俗風情、紅色文化等優勢資源,按照“一村一品”思路推動鄉村文旅產業發展,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內涵、有品位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吸引眾多游客愛上鄉村旅游。
農旅融合促振興
立秋后,在通化市集安市太王鎮錢灣村,漫山遍野的果樹散發著誘人的果香。這里是遠近聞名的“水果之村”。近幾年,錢灣村挖掘鄉土文化,打造特色民宿,精準培育“果·宿”品牌,圍繞“民宿、農家樂、采摘”這一主線,鼓勵群眾大力發展農業休閑游,初步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
采訪中,記者發現,近年來,吉林鄉村旅游目的地如春筍一般涌現,而且體驗項目越來越豐富,吸引市民游客一到假期就紛紛走進鄉村。
在龍井良田百世運動假日度假區,智慧農業、運動休閑、鄉村度假相融合,不僅環境優美,游客還能與小羊、羊駝親密互動;在西夾荒生態旅游度假區,小橋流水的江南意境,讓游客流連忘返;在愛仁生態康養小鎮,游客可以住在樹林里的獨棟木屋中,推窗可見原生態美景;在梅河口市中心的“知北村”,“穿越”回20世紀70年代的北方村落,從馴鹿樂園到圍爐煮茶,玩法不斷翻新……各具特色的鄉村,為游客帶來不一樣的鄉村旅游體驗。
品農家美食,游懷舊場所,享受鄉村“慢生活”……農文旅融合發展成為吉林鄉村振興的助推力,不僅引來游客,還讓村民的錢包鼓起來。
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38歲的村民楊麗娜是遠近聞名的“創業達人”。她把自己經營的民宿與村莊融為一體——稻田、水井、秋千,以及穿越田地的小火車,讓這個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成為南方客人眼中的“詩和遠方”。
“我們預測,今年游客數量將突破50萬人次。”楊麗娜說,這是村民們共同創造的結果。過去的12年里,按照與村集體簽訂的協議,這個將民宿與村莊融為一體的文旅項目累計向村里“分紅”達數百萬元。
破繭成蝶有新意
近日,遼源市東遼縣安石鎮朝陽村熱鬧非凡。“村里的停車場停滿了車,來了不少人,民宿客房早早地就訂滿了。”一大早,朝陽村黨總支副書記呂春玲就忙得不可開交。
依托地理優勢,朝陽村從曾經的貧困村躋身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大氣壯觀的黨建主題公園、飛流直下的人工瀑布、特色鮮明的蒙古包和哆咪屋、令人垂涎欲滴的朝鮮族美食、精彩紛呈的民族歌舞表演……在游客的印象中,朝陽村就像一個魔法世界,一天一個樣?!俺柎逶浇ㄔ矫?,乘車也很方便,我經常帶孩子來。”從市區乘坐旅游大巴前來觀光游玩的游客吳華說。
這樣的蛻變也發生在新興村。從長春市區出發,驅車約40分鐘,就能抵達位于新湖鎮新興村的慢山里營地綜合體。乘坐小火車游覽觀光,體驗馬術、靜水皮劃艇、水上兒童高爾夫,在草地上露營燒烤,和山羊、松鼠、梅花鹿等小動物親密互動……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能在這里享受快樂的度假時光。
誰能想到,2018年之前,這里還是一片無法進行農業種植的荒地。從荒地到景區、從景區到研學課堂,慢山里營地綜合體依托鄉村生態資源,圍繞研學實踐教育這一核心理念,串聯文旅、農業、康養、體育等多項產業,打造以“鄉村文化旅游+研學實踐教育+田園康養”為基礎的全新型體驗式營地綜合體,盤活“沉睡”的鄉村旅游資源。
特色文化強賦能
發展鄉村旅游,文化元素不可或缺。近年來,吉林深度挖掘鄉村文化內涵,推動文化與旅游互促互進、融合發展。
青瓦白墻、古韻十足的朝鮮族傳統建筑與雕塑相得益彰,一條條干凈整潔的水泥路直通農家……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敬信鎮防川民俗村吸引不少游客前來體驗。防川民俗村大力發展民宿、農家樂等,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該村還將村莊亮化工程與少數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會及鄉村電音晚會相結合,打造夜游活動,豐富夜游文化體驗。
“未來,防川民俗村將全力打造防川獨有的旅游IP,以鮮明的文化元素、地域產品特色和精細專業化服務為引領,開發具有高辨識度、自帶流量的新產品?!狈来袼状寰皡^項目經理劉會強說。
圍繞境內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吉林推動“紅色文化+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大荒溝村位于通化市通化縣興林鎮,楊靖宇將軍曾在這里開辟河里抗日游擊根據地。該村在保護好紅色資源的前提下,建設了集演出、教學、會務接待、辦公等功能于一體的東北抗聯文化園,打造了4家精品民宿,對沿街27家建筑外立面進行全面改造,村莊的休閑旅游風格越來越清晰。在這里,游客不僅可以了解村風村俗、紅色歷史,還可以體驗鄉村慢生活。興林鎮黨委宣傳委員劉娜說:“下一步,大荒溝村將推動鄉村振興與建設紅色生態旅游特色鄉村緊密結合,發展成為通化市、全省、全國知名的多功能旅游區、東北抗聯文化旅游目的地?!?/p>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