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月31日,2023年重慶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工作,明確了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姜輝,市政府副市長但彥錚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提出,按照重慶市委“把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的決策部署,2023年,全市文化和旅游行業要對照“一號工程”,按照“1+10+N”的思路,抓好任務落實,做到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進,加速建設“承千年文脈、鑄人文精神、樹時代新風、強創新品質”的文化強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據了解,“1+10+N”思路中,“1”是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工程作為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總抓手總牽引,“10”是實施10項行動計劃,“N”是逐項細化任務清單。
10項行動計劃具體內容為,一是實施培育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行動計劃。按照打造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的建設定位,印發實施《重慶市貫徹落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實施方案》,進一步做靚都市旅游名片,加快都市旅游設施建設,建設旅游休閑街區;加強高品質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建設;推進交通旅游融合發展,推進綠色旅游、溫泉旅游、體育旅游等發展,提升實景演藝項目品質等。二是實施文旅賦能鄉村振興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鄉村文化保護傳承與利用的力度,深入開展文化服務進鄉村;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打造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建設一批鄉村休閑旅游景點,推出一批鄉村旅游線路等。三是實施智慧文旅建設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數字文化、智慧旅游發展,推動完善文化旅游數據發布機制,提高文化旅游數據資源共享應用水平;積極推進成渝兩地文化旅游政務數據共享;推進文獻數字化、文化館數字化建設等。四是實施文化藝術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資源,講好巴蜀故事。深入挖掘巴蜀文化內涵,弘揚巴蜀文化時代價值,開展文化傳播交流,加強文藝人才互動。強化文藝精品創作,創作一批反映巴蜀地區歷史風貌和當代實踐的優秀作品。五是實施公共服務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川渝閱讀“一卡通”工程,拓展公共文化服務新空間,加快公共文化服務智慧化建設。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開展流動博物館活動,推動廣播電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六是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行動計劃。重點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傳承、三峽文物保護利用、石窟寺保護利用三大工程和長江、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項目,啟動建設紅軍長征紀念館,實施兩江四岸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重點文物保護項目。七是實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統籌推動一批文化旅游重大項目;實施文化旅游創新改革;推進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強力推進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等,2023年全市文化旅游產業增加值力爭增長10%以上。八是實施文化交流與宣傳推廣行動計劃。共同打造川渝一體化宣傳推廣平臺,聯合拓展境內外文化旅游市場。深度融入文化和旅游部“部省合作”“歡樂春節”“美好中國(華)”等機制平臺,充分發揮巴蜀文化旅游推廣聯盟作用,深化實施巴蜀“百媒推廣行動”,啟動開展“百萬職工游巴蜀”活動。九是實施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發展行動計劃。加強巴蜀地區媒體平臺的相互鏈接和信息互動,形成宣傳推廣合力。加強廣播電視公益廣告制播,精心打造“成渝雙城記”內容專區,提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國際認可度、知名度、美譽度。十是實施文化旅游保障能力提升行動計劃。爭取設立“國家文化和旅游創新改革試驗區”,推動川渝兩地紅色文化資源整合共建,籌劃辦好中國武陵文旅峰會等。
關鍵詞: 重慶全力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