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Unsplash
近日,江蘇省教育廳、省委網信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江蘇省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指南》,提出在“十四五”期間,遴選30個左右的地區培育建設省智慧教育樣板區。
(資料圖片)
指南明確,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旨在引導信息化發展基礎好、水平高、條件具備的地區在全省率先開展智慧教育創新探索和實踐。通過培育并認定為省級智慧教育樣板區的地區應達到以下基本要求:
省級智慧校園合格率達85%,至少建有2所省級中小學智慧校園示范校,其中1所可為職業學校智慧校園。
出口帶寬達到1000Mbps的學校比例達95%,無線網絡實現校園全覆蓋,支持IPv6訪問的教育網絡、網站和系統比例達90%。
擁有交互式多媒體設備的教室占比達95%,數字化教學終端教師覆蓋率達100%,正版軟件覆蓋率達85%。
國家、省智慧教育平臺學校覆蓋率達100%,已建有的區域平臺接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體系,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體系進行學習的學生比例達90%。
城鄉結對互動課堂在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覆蓋率達100%,建有2個以上省級中小學網絡名師工作室并常態化開展網絡研修。
在“教、學、考、評、管”等智慧教育建設應用及前瞻性研究方面,獲得省級以上表彰或認定的優秀成果及案例不少于5個。
至少形成1個區域示范性特色應用場景。
省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教師參訓率達100%,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合格率達100%。
區域教育信息化技術部門人員配備不少于3人。
近三年未發生重特大網絡安全事件。
除以上條件,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注重特色發展,要求各申報地區根據區域教育發展基礎、實際需求和優勢特點,可以從智慧教育支撐環境、智慧教育資源供給、智慧教學創新實踐、智慧教育治理轉型、智慧教育評價改革、智慧人才隊伍建設等建設方向中(但不局限于以下方向)選擇重點方向開展前瞻性探索。
智慧教育支撐環境包括建設高效教育專網、加速平臺互聯融通和打造新型教學空間;
智慧教育資源供給方向包括開展新資源建設與應用、探索數字資源協同供給;
智慧教學創新實踐方向有實施多元智慧教學、開展靈活彈性學習、探索智慧作業管理;
智慧教育治理轉型方向需建構區域教育數據大腦、優化“互聯網+教育”政務服務、加強“互聯網+教育”監管服務、開展身心健康智能監測;
智慧教育評價改革方向需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健全教師專業能力評價、推動學校發展性評價、開展區域教學質量評價;
智慧人才隊伍建設包括提升師生數字素養、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指南還表示,將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納入全省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監測體系,并作為教育信息化相關評優評先、遴選推薦及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對認定為智慧教育樣板區的縣(市、區),省教育廳將在下達縣(市、區)綜合獎補經費時作為考核因素給予適當獎補。對在智慧教育樣板區建設中成效特別明顯、特色十分鮮明的縣(市、區),將推薦參與創建國家級智慧教育示范區,并在全國宣傳推廣其成功經驗和特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