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臨近,各式各樣的元宵及湯圓成為熱銷產品。近期,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走進各大商場超市、食雜店開展元宵、湯圓等節令食品專項檢查,詳細查看產品資質、標簽,并對部分產品進行現場抽檢、快速檢驗,守護北京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資料圖)
2月1日,豐臺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走進看丹街道的歐尚超市(科興店),店內節日氣氛濃厚,元宵、湯圓等產品琳瑯滿目。執法人員逐項查看湯圓產品的標簽標識內容是否齊全、是否從資質合法的供貨渠道購進、是否具有產品檢驗合格報告、存儲溫度是否達到要求,并重點對標注“無糖”“無添加”產品的真實情況進行了核實。
執法人員逐項查看湯圓產品的相關信息。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除定性包裝的湯圓產品外,執法人員還對散裝元宵的現場衛生狀況進行了檢查,核實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的標示是否規范,防塵、防蟲、防蠅等防護措施是否到位,以及相關從業人員是否持有有效的健康證明等,并就檢查中發現的“扣分項”予以重點提示和督促整改。
據了解,增白劑、鋁等添加劑食用后會給人體帶來傷害,不能作為食品添加劑添入元宵、湯圓等食品中,而甜味劑、防腐劑等添加劑則需限量添加。在檢查現場,豐臺區市場監管局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幾種不同品牌、不同風味的元宵及湯圓進行了抽檢,對過氧化值、黃曲霉毒素、鉛、糖精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山梨酸、苯甲酸等項目進行檢測,待抽檢結果出來后,將予以公示。同時,執法人員還現場隨機抽取了一些元宵及湯圓進行硼砂、吊白塊、烏洛托品快速檢測,執法人員取下食品的一小部分,置于檢測試劑中浸泡,靜置10秒后,再將檢測試紙插入浸泡試劑中,觀察試紙顏色的變化。經檢查,現場抽查的各批次產品均不存在違規添加情況。
執法人員展示食品檢測結果。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東城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近日對北京稻香村第三營業部銷售的元宵、湯圓開展現場檢查。執法人員檢查了預包裝元宵、湯圓的索證索票和進貨記錄落實情況,詳細了解進貨來源。針對需冷凍儲存的元宵,檢查商家是否按要求的溫度進行儲存銷售,冷凍設備是否正常運行。
在散裝元宵銷售區域,執法人員抽查了部分從業人員的健康證明,同時提示商家,銷售的散裝湯圓和元宵應放于食品級容器中,并加防塵蓋,容器上應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或生產批號、保質期等信息,保障消費者對食品相關信息的知情權。
在散裝元宵銷售區域,執法人員與超市員工核實食品相關信息。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在現場,執法人員也隨機抽取了部分元宵開展快速檢測,主要檢測了硼砂、糖精鈉、山梨酸、苯甲酸等項目,經檢測未發現不合格食品。
在現場,執法人員隨機抽取了部分元宵開展快速檢測。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東城區市場監管局食品流通科科長劉燕京表示,自春節前夕,東城區就已穩步開展了元宵節食品檢查。在對預包裝、散裝元宵、湯圓、糯米粉、黑芝麻等制作元宵的原料開展檢查的同時,對現場滾粘成型、即時售賣的元宵也開展了檢查,重點檢查現場是否具備必要的設施設備,原料來源是否正規、是否在保質期內。要求從業人員持有效的健康證明上崗,規范佩戴口罩、手套和發帽。結合實地檢查,各所對元宵、湯圓類食品開展了114例快速檢測,均未發現不合格食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