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縣中生源和教師流失現象得到根本扭轉,縣中教育質量顯著提高……近日,廣東省教育廳等九部門發布關于印發《廣東省“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下簡稱《計劃》)的通知。明確到2025年,全省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保持在96%以上,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全部達標,全面消除縣中大班額問題。
通知表示,縣域普通高中(縣、縣級市舉辦的普通高中,以下簡稱縣中)在推進廣東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中承擔著重要使命,寄托著廣大農村學生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本《計劃》即為整體提升廣東省縣中辦學水平,更好地適應新高考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根據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精神,結合廣東省實際而制定。
《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縣中整體辦學水平進一步提高,市域內縣中和城區普通高中協調發展機制健全,全省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保持在96%以上,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全部達標,全面消除縣中大班額問題。普通高中招生全面規范,縣中生源和教師流失現象得到根本扭轉;教師補充激勵機制基本健全,縣中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明顯加強;教育經費投入機制進一步完善,縣中辦學經費得到切實保障;薄弱縣中辦學條件基本改善,學校建設基本實現標準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縣中教育質量顯著提高。
具體舉措方面,首先要規范高中招生管理。完善優質普通高中指標到校招生辦法,規范特殊類型招生。地級以上市城區的普通高中學校應在所在區或若干城區內招生,不得違規招錄縣中生源。完善普通高中考試招生政策,全面清理挖搶縣中優質生源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穩定縣中優質生源。省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實施重點高校招生專項計劃。
教師隊伍建設是重要一環,《計劃》提出優化教師配備,依照條件標準及時補充縣中教師,拓展教師補充渠道,選優配強校長教師,大力引進優秀高中校長和骨干教師到縣中從教。深入實施公費定向培養政策,為符合條件的學校精準培養學科教師,積極解決縣中教師總量不足和結構性缺員問題。縣中公開招聘高層次、急需緊缺教師,可采取面試或直接業務考察等方式組織考試。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程序辦理教師流動手續,嚴禁發達地區、城區學校到薄弱地區、縣中搶挖優秀校長和教師,對未經組織人事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同意,惡意從縣中學校搶挖人才的,停止學校各類評優評先資格。還要完善教師激勵機制,鼓勵有條件地方建設教師安居房,保障縣中教師安心從教。
要積極改善縣中辦學條件。確保到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縣中標準化建設任務,滿足高考綜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需要。大力改善縣中食宿、衛生等生活條件,加強特色實驗教學空間建設,努力提升縣中教育信息化水平,積極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等。合理控制校額班額,新建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規模不得超過3000人。嚴禁超標準建設豪華學校。2025年底前,普通高中56人以上大班額要全面“清零”。要防止因學生選課走班而實際出現大班額現象。
此外,要推動縣中特色發展,創建一批人文、數理、科技、藝術、體育、綜合高中等多種類型特色高中。鼓勵和支持各地和高校建立“高中—高校”貫通式人才培養機制,采取委托管理、合作辦學等形式建立辦學共同體,在課程教材、教學改革、師資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在招生、培養等環節緊密銜接。充分利用農業農村資源,形成有地域特色的縣中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模式。
在提升教學質量方面,《計劃》提出面向縣中遴選建設一批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省級示范校,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開發提供多樣化有選擇的課程。鼓勵與中等職業學校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積極進行普職融通的探索。并且要加強教科研引領,實施縣中托管幫扶。各地市自行建立市域內結對幫扶關系,每所優質普通高中至少托管幫扶1所薄弱縣中。充分發揮省級優質基礎教育集團的輻射帶動作用,每個以優質普通高中為核心校的省級優質基礎教育集團至少幫扶1所薄弱縣中。
《計劃》提出要強化屬地管理責任,逐步建立以市為主的普通高中統籌管理體制,建立完善普通高中教育資源配置向縣中傾斜機制,逐步縮小縣中和城區普通高中教育差距。發展改革、教育部門要把縣中發展納入縣級經濟社會發展相關規劃,支持開展教育基礎薄弱縣中建設。此外,要強化督導考核評價;營造良好環境。推動樹立素質教育觀念,嚴禁炒作高考升學率和高考狀元,努力營造縣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氛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