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同時,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在此關口,我國影視產業同樣面臨巨大風險和挑戰,各影視從業人員要應時而動、順勢而為、把握風口,找準面對困境脫穎而出的“大過節、大關鍵”。
在2018年稅務風暴影響下,影視產業本已處于料峭寒冬,如今疫情當口,嚴冬未過春寒又至。數據顯示,2020年年初至今,共有5328家影視公司注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注銷或吊銷數量的1.78倍;2020年前兩月,影院類企業新增不到8000家,與2019年同期相比,新增數量下滑25%;全國影院票房幾乎歸零,即便最近短暫復業,也由于影院封閉環境導致消費者望而卻步,致使不少影院單場票房不超過一百元,甚至面臨無片可排之窘態;大量劇組暫停工作,僅橫店影視城一地停擺劇組就超過300個,不少已運作項目的前期劇本創作及后期制作也有所延緩。業內普遍面臨多項難題,前景不容樂觀。
在眾多影視企業中,生存風險最大的,當屬之前杠桿率最高、并購最積極那類,眼下已有破產者;而其他自有資金短缺、現金流緊張的中小型企業和工作室,同樣捉襟見肘,舉步維艱,可能面臨幾個月缺乏收入來源或項目難以順利借款的倒閉風險;對于知名大公司而言,往往存在兩部以上待制作、待播或發行項目,幾百萬元甚至上億元資金被占用,亟需補充經營現金流。
化解當下影視產業風險,須合理安排影視劇專資返還比例及方案,適當減免影視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最大限度加大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扶持力度,讓資金優惠惠及全行業;創新文化藝術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具有巨大乘數效應的配套撥款制度;規劃疫情相關系列影視產品,講好中國故事,播撒正能量。
化解當下影視產業風險,須加強數字化管理、推廣線上辦公;推動影視企業由要素投入向內生效率升級轉型;嘗試在線虛擬體驗模式,不斷提升線上體驗度、參與感、滿足感;影院不妨以線上會員群和社交群為主要陣地,以“消”帶養,充分挖掘私域流量價值,采取電影卡預售、會員優惠購、線上賣品出售等措施,盡可能回籠現金流;加快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影視類應用,不斷催生影視新業態新生態新標準。
在可見的未來,影視產業毫無疑問將進一步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步伐,讓“在線院線”“超前點映”“免費網播”等陸續成為關注熱詞,覆蓋產業內部所有組織及個體,重塑產業生產方式、企業組織形式及價值觀,不斷尋求顛覆性利益重構、價值重構和體驗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