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任務發射之后,中國新一輪的探月工程項目也是備受世界關注。
而從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國際月球科研站的項目布局來看,中國的航天發展是越來越開放了,讓我們再次看到了,世界多國針對中國航天發展表示關切。
【資料圖】
這不,在嫦娥七號的合作上,居然出現了“超乎”預料的合作國家,并且在月球科研站的合作項目上,也再次迎來了一個新的國家表達意愿,希望快速簽約,要一起進行航天合作。
看到沒?中國用實力征服了世界,讓更多的國家期待與中國合作,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主要分為兩大問題說明:
第一、嫦娥七號合作第二、月球科研站項目的參與
這兩個都是展現中國航天進一步發展的說明,向世界宣布了,中國有能力主導這樣的航天實力。
美禁阿后,改變不了11國加入嫦娥七號合作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嫦娥七號問題,按照我國公布的計劃來看,嫦娥七號預計是在2026年發射,并且進行對月球南極的環境與資源勘查。而該任務抓包含了3個大項目:
月球南極月表環境、月壤水冰和揮發組分等探測任務。獲取全月球、著陸區與巡視區域的遙感和就位科學數據,為月球基地的建設提供支撐。開展飛躍探測,爭取能找到水,為未來可以實現“月球水”直接利用的方向,提供數據支撐。從這三個任務可以看到,嫦娥七號的確是我國重要的一個任務。
當然,它本身也就是我國月球科研站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在嫦娥七號合作的過程之中,其實中國與阿聯酋的合作大家應該是最為熟知,我國可以說也是與阿聯酋最初合作很好。
也是在嫦娥七號的項目上,希望“拉希德二號”月球車搭載、測控和數據接收等服務。
但是,在這個合作之上,美國突然公開說了,禁止阿聯酋與中國合作,是因為阿方提供“拉希德二號”月球車含有美國的出口技術,不允許中國火箭將其發射升空,最終引發了中阿嫦娥七號的合作終止。
然而,令美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禁止了阿聯酋,卻讓中國在嫦娥七號的合作上變得“更多”了,真的是太瘋狂了。
根據嫦娥七號載荷搭載合作機遇公告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竟然收到11個國家18個載荷合作,這真的太多了。
一次嫦娥七號的合作,沒想到來了這么多國家,進行參與合作,當然,既然已經發布了說明,那說明11國參與嫦娥七號合作,我國基本上是定向了,也能夠合作。
看到沒?可能美國都沒有想到,禁止阿聯酋合作之后,卻改變不了11國加入嫦娥七號合作,讓中國合作依然“得逞”,當然,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也將推動中國月球科研站的建設。
因為嫦娥七號就是為中國月球科研站的項目提供支撐。這不,說到月球科研站項目的參與,我國才公布了一個新消息。
又有一個國家希望加,月球科研站:呼聲更強!
沒錯,國際月球科研站是中國主導的一個大項目,該項目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月基觀測、基礎科學實驗和技術驗證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按照計劃來看,預計是在2036年-2045年間有望建成綜合性的項目。
并且建設完成之后,實現人類長期駐留,并完成全面、大規模的科學探測、技術試驗與月球資源開發利用,該項目選址就是在月球的南極。
當然,在月球南極建設是有一定的好處,在全球范圍之中——我國也是第一個提出在月球南極建設科研站的國家。那選擇在南極有什么好處呢?
科研站之所以選址月球南極,是因為月球南極可能有連續180多天的極晝,光照條件較好,溫度在零下80到零下100攝氏度左右,適合人和機器設備的長時間工作。
而且,如果未來我們希望利用月球前往火星,在建設該區域之后,航天器就可以“從月球起飛,飛往火星或其他星球,省時省力”,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然而,在月球科研站公布出來之后,不少國家都與中國達成了共同建設的協議,呼聲也是更強,先后有俄羅斯,委內瑞拉、巴西等國家表示參與科研站項目。
這不,6月再次傳來新消息,那就是馬來西亞公開表示,希望參與中俄兩國月球計劃。
而且根據馬來西亞航天局局長阿茲利勒卡米爾·納皮亞赫表示,我們很高興加入,但也希望討論我方將在項目中扮演何種角色等細節問題,需要對我們在此類聯合項目中的作用進行仔細研究。
所以,馬來西亞希望能夠細心合作,可能也是想學習技術之類的,未來也可以來進行對自己國家月球航天項目的發展,這個想法的確是不錯。
當然,會不會最終合作,這個還得看符合要求不,畢竟也才表達意愿,具體的審核問題,只有我國后面公布才明確。
不可否認,中國航天越來越好
的確,這些年來,隨著中國航天的發展,我們看到各個航天項目都引發了不少國家的參與,包括中國空間站之下的各個項目問題。
中國空間站建設完成之后——中國也是對外開放的,這不,在2023年,我國也才宣布了要進行國際航天員的選拔,并且已經有多國提出飛行要求。
所以,未來中國空間站不僅是中國航天員,國外的航天員也會進入中國空間站。
同時,中國空間站的國際項目也將進行,首批科學實驗項目——印度、日本等17國的項目已經確定了,那也會在空間站執行的過程之中,一步一步地開展。
所以,這就是中國航天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國家主動與中國合作,真的就是“技術是硬核”的,很多國家都希望學習,希望參與。
當然,我國也是一直保持開放的,歡迎各個國家、國際組織和有關研究機構與我們攜手一道共同建設,共享科研成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