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樹造林沒得用?沙漠綠化也沒得用?防護林也毫無用處?
的確,這一波甘肅張掖遭沙塵暴襲擊,沙墻高達百米的消息出現,沙塵暴看上去的確是較強,那中國這些成就為什么沒有起到作用?很多人的疑問來了。
【資料圖】
而且,我們每次在關于中國生態系統的報告之中,很多人也說了,綠化率,沙漠治理等成果非常地高,那為什么就在這些沙塵暴面前沒有作用呢?真的是這樣嗎?
究竟是咋回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中國綠化第二,可能沒有哪個敢稱第一
你還別說,中國在全球范圍之中,對整個地球的貢獻都是有目共睹的,我們毫不夸張的說,中國對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是非常強的,至少在我們區域性來看,這一點不容置疑。很多區域曾經都是荒漠一片,沒有什么森林可言,而現今呢?
依靠自己的居住區基本都是樹木覆蓋,生物種群集結的區域。所以,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我國已經呈現出來了。
而且,我們就從數據上來看,這些變化過程也很明了,在2023年我國公布生態數據,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了24.02%,可以說,中國的生態環境更好沒有質疑的。
除了我們直接性的數據來看,NASA和Nature都曾公開表示,中國讓地球更綠。中國在2000年到2017年,新增植被葉面積中有42%是森林。
所以,世界都在贊美中國,我們也就沒有“推脫”的理由了。而且我國也發布了“十三五”期間的數據,在治理沙土等問題上,具有顯著的成效:
全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64億畝以上,累計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108個,面積超過2657萬畝;建立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53個、國家沙漠公園98個。10年來,天然林保護建設近6200萬畝,退耕還林還草近1億畝,京津風沙源治理6000多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近3000萬畝。三北防護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面積超過30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從5.05%提高到13.57%,植被覆蓋度從38%提高到56%。所以,從沙土治理,到退耕還林,再到植樹造林等各個方面,都說明了中國對綠化產業的支撐力度相當強。
中國對地球的綠化貢獻是非常不錯的,中國綠化第二,可能沒有哪個敢稱第一。那如此好的環境,這就是讓很多人質疑了“沙塵暴”的出現問題了。
中國植樹造林沒用嗎?甘肅張掖沙塵暴:沙墻高達百米
沒錯,看到這樣的問題,肯定很多人都在質疑我國的成就,這不是“直接打臉”嗎?真相是這樣的,首先我們說明一下,什么叫沙塵暴。
什么是沙塵暴?對于普通人來說,可能看到沙塵的氣候,就會直接說是沙塵暴,其實并不是這樣的。
沙塵其實主要分為5個等級,分別是浮塵、揚沙、沙塵暴、強沙塵暴和特強沙塵暴。其中沙塵暴是指強風將地面大量塵沙吹起,使空氣很渾濁,水平能見度小于1公里的現象。
所以,并不是每次我國看到沙塵氣候,就會直接發布預警。同時,也并不是所有的沙塵出現之后就是沙塵暴,這完全是“概念性”差異化的問題。
而每年我國北方地區,的確遭遇沙塵暴氣候影響非常嚴峻,是最為頻繁的區域。那為什么北方就多了呢?
其實,這是跟我國的北方的地理狀態,環境等現象存在一定的關系,它的出現并不是單一的因素。特別是在春季的時候,最為容易看到。
主要是在這個季節,北方季風區域的少雨明顯,加上植被稀少,只要遇到強風氣候條件,就容易出現沙塵暴。
而且,我國含有自身的沙漠區域在北方,以及臨近蒙古國地區廣布沙漠和戈壁。所以,這更加推動了它的出現。而且,如果在冷空氣的強力推動之下,甚至會進入我國南方。
所以,這樣來看——甘肅張掖遭沙塵暴襲擊,沙墻高達百米,這也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有這個條件。那不是說植樹造林可以減少嗎?為什么年年都有,難道植樹造林沒有用?
其實,要說植樹造林沒有用,那是大錯特錯的。而我國的整體沙塵暴的頻率,強度等都是有所改變的,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我國的沙塵暴氣候就總體呈現明顯減少的趨勢。
其中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等大工程起到了防沙治沙的效果。
從國家林草局監測數據顯示,2004年以來,我國沙化土地面積連續三個監測期持續凈減少,沙化程度持續減輕,林草植被持續增加,風沙危害持續減弱,沙區生態狀況穩中向好。
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的土壤風蝕總量較2000年下降約40%,風沙危害明顯減輕,固沙能力明顯增強,這都說明了成效顯著。所以,說沒有用處的肯定不對。
那為什么還有呢?很明顯,這個問題要想根本性解決,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氣候在改變,就算是我國徹底將整個自身的沙漠區域改變了,所有的沙土都固定下來了,那國外的可以解決嗎?肯定也是解決不了的。
所以,沙塵暴不能被根治,植樹造林也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終極方案。但是,它的確可以減少,減弱沙塵暴的發展。但是,如果從長期的氣候變化模式之下來看,這又存在不確定性了。
如果未來氣候的極端化不斷發展,又有可能擾動我們治沙,植樹造林的成果。所以,這就存在了“很大的不確定性”了,就如: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吳成來等人的研究結果顯示:
地表風速減弱、植被增加、土壤變濕是造成我國北方近20年沙塵暴活動減弱的原因,總體上看,氣象要素變化是近20年沙塵暴持續減弱的主要驅動因子。
但考慮氣候系統的年代際周期變化特征,未來沙塵暴減弱趨勢也有可能發生扭轉。
所以,并不是說沒有效果,而是大氣環境的改變,還可能推動它的改變,這就讓整個發展存在變動空間了。但是氣候因子可能才是最大的轉變因素,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總結
整體上來說,氣候變化其實是引發多次氣候模式的根本,人類的輔助性幫助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綜合性的方案發展才可能是最終改變氣候格局的方式,但是人類還沒有明確地做到這一點。除了我國遭遇沙塵暴影響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國家也類似。所以,大家不用想得那么片面了。
關鍵詞:
推薦閱讀